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世界各国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驻...

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世界各国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位于古城拉萨八廓街北街,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现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展现西藏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史实。

——百度百科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1949年5月23日,美国、英国、法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联占领区则在同年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又称东德,首都为东柏林。

——百度词条

材料四1861年2月4日,美国南部诸州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政权,定名为“美利坚诸州同盟。”

——《<中国反分裂国家法>与美国<反脱离联邦法>比较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清朝驻藏机构始设于哪一年?这一机构的创设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认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制”基于尊重台湾怎样的现实?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美、英、法、苏等国对德国的军事占领是哪次会议的决定?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与当时的世界格局密切相关,当时的格局是什么?

(4)材料反映出19世纪中期美国曾面临怎样的危机?对此,美国联邦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1)1727年。它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雅尔塔会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对峙(或美苏冷战对峙) (4)国家分裂或南方企图分裂国家。南北战争,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高人民群众维护联邦的积极性。(任写一点) 【解析】(1)第一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臧大臣;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驻臧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和达赖、班禅共管西藏,这一机构的设置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第一小问根据题干“材料认为”,联系题干内容进行总结,即“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第二小问关于台湾的和现实与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之所以要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因为台湾几十年来一直都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台湾的历史和现实。 (3)第一小问根据题干信息与分区占领的相关会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消灭德国法西斯。第二小问根据题干“世界格局”,联系所学可知战后世界格局在雅尔塔会议上已经基本定型,即以美苏两个国家为首的两极格局,美苏冷战对峙造成了德国的分裂。 (4)第一小问根据题干”19世纪中期美国出现的问题”,结合材料内容可知,国家面临分裂的;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南部叛乱州挑起内战后,林肯政府出兵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在内战中林肯政府还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下列一组标志所涉及的产业,体现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术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张亮同学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他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就显著

②1956年埃及宣布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

③1959年古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④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它改变了中国战争的环境,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的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法西斯斗争的组成部分。可见,“它”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珍珠港事件    D. 斯大林格勒战役

 

查看答案

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错误的说法是(    )

A. 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都是通过国际会议确立起来的

B. 两次世界大战都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C.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是主要的发动者

D. 战争爆发前都形成了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

 

查看答案

到 1925 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 这主要得益于(  )

A.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