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颁布这一诏令的帝王是(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北魏孝文帝    D. 隋文帝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止鲜卑语;因此,“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的颁布者是北魏孝文帝。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则寓言,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好事。最早提出类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孟子    C. 墨子    D. 韩非

 

查看答案

2017年3月英国政府正式向欧洲理事会递交脱欧通知函,并表示将展开启动有序脱欧程序。今后的一段时间,欧洲的格局将发生悄悄的变化。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领先欧洲】

材料一:“确定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须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摘自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相关内容变为现实后英国逐步建立起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傲视欧洲】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能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其政治、经济方面原因分别是什么?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

【委身欧洲】

材料三: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维持欧洲大陆均衡的“光荣孤立”政策,与德国的宿敌法国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英法事实上建立了同盟关系。为了共同对付德国,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害冲突,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

(3)英法俄三国最终结成了哪一军事集团?结合材料归纳这三国结成军事集团的主要目的。

【融入欧洲】

材料四:欧洲共同体成立后,一开始英国并没有加入。但随着冷战加剧,英国也慢慢感觉力不从心,而且联合后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最终于1973年加入了欧共体。

(4)依据材料四分析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原因。

(5)从“光荣孤立”到加入欧盟再到启动脱欧,英国与欧洲大陆分分合合。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查看答案

尊重、学习各地优秀文明成果,在交流中共享世界美好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文明的交流】

材料一 :如下图

(1)材料一与人类历史上哪一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事件在人类文明史交流中的影响。

【文明的借鉴】

材料二:(明治政府)规定了统一的学制;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政府提倡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盖洋楼,吃洋餐,穿西服,改变传统日本发型。

(2)材料二中的内容体现了日本革新的哪些措施?所涉及的是哪一重大事件?

【文明的传播】

材料三: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文明传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经济上的“隔离消失了”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文明的共享】

材料四: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虽然文明之间的差异会持续存在,是文明多样性的存在,但各种人类文明都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2016在年雅典召开中欧文明对话会,中欧名人就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话题展开对话,就有助于在交流中共享世界美好未来。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人类历史“不尊重,不珍惜”文明成果的例子。依据材料四指出类似中欧文明对话式的“文明共享”有何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者之间的历史恩怨纠结,深刻的反映了时代的背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中美关系转变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事件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归纳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中美关系就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则会麻烦不断。我们希望美方始终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以实际行动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中美关系上中方的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查看答案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题,先进的中国人为此展开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与反思】

材料一 :1900年7月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登载了题为《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同一时期,法国报纸也登载了题为《中国蛋糕》的漫画。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使中国怎样“崩溃”的?

材料二:中国从前是很强盛很文明的国家……(为何)到了现在便一落千丈呢?此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失了民族的精神。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他……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为实现民族复兴提出的主张。

【革命与独立】

材料三: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步(阶段)”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其完成的时间。

【发展与复兴】

材料四: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复兴之路》

(4)材料四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怎样的划时代意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逐渐形成了什么重大理论?中国农民的“首创精神”指的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