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中反映...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涉及的内容( )

A. 汉武帝开发边疆    B. 商鞅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汉与朝鲜的交往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的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改官制、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以孝治国等。因此,题文材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获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社会相当安定    B.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 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 颁布“推恩令”    B. 盐铁实行国家统一经营

C. 派张骞出使西域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查看答案

大城市和地区的崛起是世界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形成的风向标,尤其是其国际化程度直接表现着这个时期,这一区域的国际影响力。   

【万国衣冠漫长安】

材料一  “终唐之世近三百年间,在长安留住的外国人似乎始终相当多。留寓长安的外国人因追求不同的目的而异其居处。”“寓居长安的外国人不少有自己的房舍,子孙世居,几可看作当地人。”(武伯伦《古城集》)据向达先生统计:贞观初,突厥“降人入长安者乃近万家。……其数诚可惊人。”787年唐朝政府检括长安胡客田宅,共有四千家在长安置有田产,“由此推测,在长安的胡人应在五万人以上,甚至可能超过十万。”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大航海时代的宠儿】

材料三  万国工业博览会,是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世界性的博览会,这次博览会历时5个多月,吸引了6039195 名参观者。因此它普遍被认为是 维多利亚中时期的象征,并确立了大英帝国世界工厂的主导地位。展地为现在的水晶宫,是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的里程碑。

【全球化时代的“池鱼”效应】

材料四  华尔街股灾与之后的大萧条被认为是20世纪“最大规模的金融危机”。1929年10月因股市崩盘而引发的恐慌场面,成为后世回忆往后10年大萧条的其中一个重要片段。“1929年的股灾一度使人们‘惶恐之余迷失方向’,但‘官方和大众在错觉下,很快对这场震惊变得麻木和加以否认。’”至于“全球除riben外……基本上所有金融市场的股票在1929年10月24日和29日都应声跌市”。华尔街股灾对当时美国及环球工业国家的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1)、材料一表明什么问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材料一中出现的现象有哪些原因?

(2)、材料三中万国博览会成功在英国召开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理解这次博览会“是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的里程碑?

(3)、华尔街股灾对当时美国及环球工业国家的经济具有重大影响,说明什么问题?

(4)、综上,概括城市或区域兴起的因素有哪些?对于南昌市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构想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危机显现危害也隐含机遇,历史上很多国家都能在危机中把握机会促进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新的经济模式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                                   

──《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材料二:1936年苏联的一个文件报道,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另一个苏联文件报道,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重工业部门工作。……1929﹣1932年间,美国出现了大的不景气,工程师们去苏联是由于他们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一20%危机发生以后,1929年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货款利率又下调为5.5%。                                      

──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第④阶段发展水准出现的主要原因。据图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冲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重重阻挠,积极主动结交亚非拉朋友,努力发展多边、双边外交。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进入新世纪21世纪后,为了适应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组织蓬勃兴起的世界形势,中国积极发展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外交取得新突破,进一步赢得了平等、对等的国际外交地位。(注:“双边外交”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外交谈判与合作,“多边外交”是三个及以上国家之间的谈判与合作)

(1)、指出材料一中费正清对鸦片战争看法的偏颇之处。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双边、多边外交成就。(3)、结合两则材料,联系中国近现代外交状况,谈谈你对赢得平等、对等国际外交地位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