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 大事记(如下)

1979年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0年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1982年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

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99年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第五条第一款

 

(1)据材料一,指出“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哪些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2)据材料二,说说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1)人民代表大会制;(1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分) (2)认识到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1分)把“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意思相近即可,1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我们可判断出“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通过“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我们可判断出“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遭到了破坏。 (2)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文化大革命不仅给我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民主、法制也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所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主和法制建设,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把“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红卫兵…‘串连”“‘忠’字舞”“造反派”“上山下乡”“毛主席语录”“毛主席万岁”“样板戏”……这些  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语言和词汇出现在土地改革时期 。

错误:      改正:

 

查看答案

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

活动是举手表决通过《共同纲领》。  

错误:        改正:

 

查看答案

新疆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错误:           改正:

 

查看答案

“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是    (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查看答案

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但有的人的名字往往反映了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如“文革”时期出生的叫“马文革”、“李红卫”等,抗美援朝时期出生的叫“刘援朝”等,按照这一逻辑去推断,“张跃进”应该出生于(    )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7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