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标志和标语(见下图)。其标志是中国、日本的英...

材料: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标志和标语(见下图)。其标志是中国、日本的英文打头字母“C”和“J”组成的心形标识,标语是“心的期待,新的未来”。

 

请回答:

(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请举出中日友好往来的事例。

(2)日本善于向东、西方学习,并进行改革和创新。请以古代和近代两个历史事例分别加以说明其作用。

(3)请你以“心的期待,新的未来”为主题,为中日学生友好交流提一个活动建议。

 

(1)鉴真东渡 (2)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帝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3)加强中日学生间的友好往来,促进友好交往。(意思相符可酌情得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鉴真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日本曾经效仿隋唐进行过大化改新,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开始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它使日本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强大后的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日关系有关知识的认识。历史上,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源远流长。唐朝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唐朝时,日本遣唐使大批来到中国,日本仿效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因此,要加强中日学生间的友好往来,促进友好交往。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访问了东南亚与西亚等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构想有着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经济交融]

材料一:

 

(1)写出图一中A处丝绸之路起点的名称。

(2)图二是明代哪一事件的示意图?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早在哪一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就转移到了南方?

[政治互信]

材料二: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摘自《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

(3)材料二中的“这些原则”指什么?请以一例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说明“这些原则”广泛运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文化包容]

材料三:元朝的统一,为中外交流以及各民族的联系与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与汉、蒙等族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4)材料中的回族人信仰的伊斯兰教最初创立于哪一地区?与伊斯兰相似,佛教早在汉代就传入中国,唐代哪位著名僧人为佛教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5)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习主席倡导共建“一路一带”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墓碑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 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统治残暴,荒淫无道

D.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查看答案

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镜子”的是(  )

A. 长孙无忌    B. 房玄龄    C. 杜如晦    D. 魏征

 

查看答案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不能经历的事情是(  )

A. 到赵州桥上散步    B. 阅读《金刚经》

C. 用纸写诗    D. 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查看答案

“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人们对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赞美。它的设计者是(  )

A. 鲁班    B. 李春    C. 李白    D. 毕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