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崭新的姿态”的理解。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建设之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加了综合实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2)中国人民“富起来”得益于哪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三:党的十五大之后,中国共产党高举邓小平“建设之路”的伟大旗帜,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3)邓小平“建设之路”指的是什么?如何评价“邓小平”?

材料四:阅读下列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春天的故事》

(4)歌词中的 画了一个“圈”喻指什么?有何特点?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喻指哪一件事?有何影响?

材料五:30年来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请完成下表。

措施

典型代表

意义

建立经济特区

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广州、上海、青岛等城市

有力地增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①②③分别代表什么?通过以上材料及对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1)①标志:新中国成立②理【解析】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①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②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①建设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评价:是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①圈喻指:深圳等经济特区②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3“诗篇” 喻指邓小平南巡讲话4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5)①深圳 ②沿海开放城市 ③浦东。认识: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解析】第(1)题考查初步的材料分析能力,第一小问解答时抓住材料和提干关键信息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努力建立新中国,从此“站起来”,可知其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建立新中国;第二小问理解“崭新的姿态”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得出,即此前的姿态是遭受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2)题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结合材料其他信息“邓小平,发展了生产力”,可知“富起来”的会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小问对于意义的解答联系课本知识即可。 第(3)题考查知识点的综合归纳分析理解能力,第一小问结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材料可知这条建设之路是根据中国国情独有的探索,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小问解答需要把邓小平理论考点吃透,最后得出结论他是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第(4)题考查材料的分析能力,第一小问抓住关键信息1979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1979年在中国的南海边画的圈,崛起了座座城,指的就是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的经济特区,尤其指最先设立的深圳经济特区。第二小问追问有何特点,关于经济特区的特点可联系所学知识经济特区“特”在何处,即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第三小问根据第二段材料“1992年”可知这个诗篇是指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第四小问关于南方谈话的影响,可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得出,材料把南巡讲话比作春潮、春风、春雨,实指起到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建设有中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5)题考查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和综合归纳分析理解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每行的提示信息即可得出:①经济特区的典型代表是首先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第二行提到许多沿海城市,同时根据第一列的信息可知②应是沿海开放城市;③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具代表性的应是1990开发和开放的浦东;第二小问围绕改革开放谈认识属于开放题,只要围绕改革开放的话题谈,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可以从改革开放的作用、坚持改革开放的态度等角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下列春联体现了不同时期党政府采取的农业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对联回答四个春联反应的农村政策变化的名称是什么?选择任两个事件回答经济政策所起的作用。

(2)春联四采取的措施得益于什么政策?实施这一政策的起点是什么?

(3)综合四副春联内容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在制定农村政策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查看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行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两者采取的不同类型分别是( )

A.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土地改革

 

查看答案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我们从中应该吸取的教训不包括:(  )

A. 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国情出发    B. 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C.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D. 要重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查看答案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主要是因为他提出 ( )

①实行改革开放

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