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第一篇章】  民族政权并立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1)上图中政权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的是哪个民族?图中统一全国的政权是谁建立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第二篇章 】  民族关系发展

材料二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材料三  明朝人  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3)材料二中“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综合材料二,概述这一事件的影响?

(4)两宋时,存在着哪些政权的“战”与“和”?

(5)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5)历史启迪:通过以上材料,分析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1)赵匡胤。女真。忽必烈。 (2)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 (3)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4)辽、西夏、金、蒙古、元(答对两个 即可 。) (5)民族融合。回族。 (6)民族之间有战有和,各族人民的友好 相处是当时民族关系的主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 “①960~1127”结合所学知识,政权①是北宋,建立者是赵匡胤。根据材料一中 “②1115~1234”结合所学知识,政权②是辽,建立政权②的是女真。图中统一全国的政权是元朝,建立着是忽必烈。 (2)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宋辽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存在的 “和”有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的宋夏和议、南宋与金的宋金和议。“战”有辽北宋之间的澶州之战、南宋金之间的郾城之战。 (5)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6)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之间有战有和,各族人民的友好 相处是当时民族关系的主流(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局面,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在他之前唐朝还有哪两位帝王也开创了盛世局面?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出现的甲图这种新农具有何用途?乙图新农具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   周匡物   《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中国古代史上的哪种选官制度?哪位皇帝在位时这种选官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南百川的真实写照。”

(4)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当时他在长安告别哪位皇帝西行取经的?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怎样的思想

A.重用人才              B.重视农业生产

C.善于纳谏              D.提倡节俭

 

查看答案

下列反映出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佳句不正确的是:(  )

A. 合同为一家    B. 车书本一家

C. 回鹘衣装回鹘马    D. 唐风洋溢奈良城

 

查看答案

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 经济繁荣    B. 短暂而繁荣    C. 二世而亡    D. 节俭盛行

 

查看答案

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

A. 西周与东周    B. 西汉与东汉

C. 西晋与东晋    D. 东魏与西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