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

                           ——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1945年8月的广岛

(1)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在学习  西方的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2)明治维新后,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请你各举一例日军犯下的侵华罪行。(2分)材料三反映了日本的侵略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了什么? 

(3) 以史鉴今,请你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出建议。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经济技术、器物。明治维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不论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失去父母 ,可能会失去家园,可能会失去生命!但是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战争带给他们的是深深的心灵创伤,是恐惧,是撕号,是恶梦。 (3)日本应该正确的对待历史,坚决反对篡改历史、杜绝不和谐因素的扩展,中日双方应该应该加强政治互信和沟通,定期举行国家领导人的会晤,中日双方的国民应该加强沟通,增强两国的民间沟通,增加两国人民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的内容方面的不同;第(2)题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发展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在中国制造了两次大屠杀,结合所学回答即可,材料三是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放原子弹后的场景,根据材料回答战争是把双刃剑,从反面来回答战争的危害;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往既充满艰辛又闪耀着智慧。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种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表现为一口通商(广州),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此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 。

——选自中国历史网                                                 

     材料三

 

(1)请你根据材料一回答张骞通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  ?

(2)根据材料二 概括出这一政策的名称 

(3)根据材料三回答,图1这次会议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却受到战败国的待遇,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强行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什么反帝爱国运动?

(4)根据材料三回答,图2与20世纪70年代哪一次外交胜利有关?(1分)

(5)根据材料三回答,图3反映的事件是邓小平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我国在完成什么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6)根据材料三回答,图4身着唐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参加了我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哪次多边外交活动?

(7)综上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于世界舞台,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我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匹配的是(  )

①“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

②“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③“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

A. ①牛顿 ②爱因斯坦 ③达尔文

B. ①爱因斯坦 ②牛顿③达尔文

C. ①达尔文②爱因斯坦③牛顿

D. ①牛顿②达尔文③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末,用武装斗争方式结束了美国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的拉美国家是(  )

A. 海地    B. 巴拿马    C. 古巴    D. 智利

 

查看答案

下面两幅图片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资料。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治格局多极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一超多强”局面

 

查看答案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

A. 苏联    B. 中国    C. 德国    D. 日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