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残暴,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D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 )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大运河

 

查看答案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靠外交智慧,更靠国家实力。(7分)

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摘自《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序言

(1)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指什么?

材料二:“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

(2)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什么国际会议?周恩来在这个国际会议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材料三: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3)根据材料三看出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开始于哪位美国总统?

材料四:“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

(4)材料五中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反映的是我国外交上的哪一个重大事件?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一系列外交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材料三: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五: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方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

(3)材料三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本次会议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4)材料四中会议的名称叫什么?这次会议之所以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

一部著名的法律文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文献?

(5)材料五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查看答案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材料三: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材料四:“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材料一反映的什么事件?

(2)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据材料二指出: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除了对农业改造,还有哪些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什么运动的什么现象?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请问政府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天北京的天气显得格外晴朗,天安门雄伟壮丽……下午3时,随着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礼炮齐鸣,全场沸腾起来。

材料二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出兵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材料三  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推翻了这种旧土地制度。

——以上材料摘自《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

(2)这一天升起的五星红旗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国旗的?该会议还通过了哪部具有宪法作用的文件?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参战军队的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的司令员是谁?

(4)材料三中的“旧土地制度”指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哪一年人民政府对这种旧制度进行改革?这次改革的法律文献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