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中国的工业成长是迅速的、动人的,而且也是可怕的——比任何一个不发达的亚洲国家都快。……它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8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中国人必须学会在我们西方世界中生存的世纪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双方必须学会在同一行星上生活。”(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段文字说的是( )
A.三大改造的重要意义 B.一五计划的成就和意义
C.大跃进运动出现的背景 D.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
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他缔造的国民党手里没有实现,历史把这个使命交给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是在( )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期间
C.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后初期
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
A. 社会性质的改变 B. 习俗风尚的变革 C. 辛亥革命的成功 D. 人们生活的富裕
胡乔木在回忆录中写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毛泽东几个月来心里郁积的“一块石头落地,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毛泽东“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的原因在于( )
A. 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 B. 彻底打败了蒋介石
C. 这一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D. 淮海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还原历史,中国政府将“八年 抗战”改成“十四年抗战”。悦悦同学为了弄清这段历史,绘制了“十四年抗战年代尺”, 请帮他在其中的①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
A. 局部抗战开始 B. 全面抗战开始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 南京大屠杀发生”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C.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