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图:周恩来总理(左二)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左三)举行会谈 材料二:“中国...

材料一:

         

       图:周恩来总理(左二)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左三)举行会谈

材料二:“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图,请回答1953年12月中国政府与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什么原则?它包括哪些内容?

(2)依据材料二你知道这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吗?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方针?提出这个方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万隆(第一次亚非)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目的: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 【解析】(1)依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2月中国政府与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内容有: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提出这个方针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最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歌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请回答: 

(1)歌词中“跨过鸭绿江”的军队是哪一支? 司令员是谁?  

(2)著名作家魏巍称这支部队的战士为“最可爱的人”。请说出其中两位英雄人物的名字,并说说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精神?

(3)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广大农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底,我国大陆全部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度。

错误:                                                            

理由:                                                            

 

查看答案

为了战胜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的严重困难,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C. 建立人民公社,兴办了公共食堂    D. 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查看答案

1958年,为了完成不断上升的生产指标(见图),全国各地出现了用各种土办法大炼钢铁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     )

①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③高指标、浮夸风盛行        ④群众武斗规模扩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排序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排序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发生了解得更清楚,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国大典                     ②“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③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