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

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主要表现有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思想的理性化。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二:“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真正的狂飙时期。”

——马克思

材料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                                    

——《大国崛起》

材料四:有一位思想家,他“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

结合所学知识,并回答:                                                        

(1)材料一出自于哪一部法律文献?通过这一文献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请写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及最先兴起的国家。简述工业革命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请列举一位德国历史上伟大的作曲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涌现出了一批发明家,请写出其中一位人物及其成就。

(4)材料四中的“他”是谁?他所引领的是一场什么运动,促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2)蒸汽机的改良; 英国。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3)贝多芬;卡尔·本茨与内燃机(汽车)。 (4)伏尔泰;思想启蒙运动。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出自于《权利法案》;《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但非宪法。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蒸汽机的改良;最先兴起的国家是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是: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3)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举一位德国历史上伟大的作曲家是贝多芬;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涌现出了一批发明家,其中一位人物是卡尔·本茨;其成就是发明内燃机和汽车。 (4)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属运用层面的要求,有一定难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他”是伏尔泰;他所引领的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促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既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历史,到新中国成立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这一过程充满艰辛,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尊重。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节《近代以来的中国外交》的活动课,请你一起参与。

(1)第一组同学:将下列图片的序号填写到下列表格相应的空格处。

时间

外交情况

史实或成就(填写图片序号)

旧中国

弱国无外交

 

新中国

七十年代

外交出现新局面

 

八十年代

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21世纪初

外交事业新成就

 

 

 

 

(2)第二组同学:介绍新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史实。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②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始于哪一年?

(3)第三组同学:介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和外交事业的新成就。

①写出图三中A.B两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②图二会议的召开,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4)第四组:结合上述新旧中国的外交状况,分析推动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连连征战,百姓流离失所,大量逃亡,掀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了南方。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宋史》

材料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王的一封信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的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何时?此时为鼓励对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加以管理?

(4)材料五说明清朝前期实行什么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你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查看答案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于(    )

A. 殖民侵略    B. 工业革命    C. 新航路的开辟    D.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查看答案

两极格局结束以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多强”里不包括(    )

A. 中国    B. 欧盟    C. 美国    D. 日本

 

查看答案

从下图海报中,我们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企图称霸世界

B. 协约国集团将很快赢得“一战”胜利

C. 盟国的团结是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保证

D. “华沙”组织要求团结一致对抗美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