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半亩历史》的编后絮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中过状元,本来有很好的仕途,却生不...

在《半亩历史》的编后絮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中过状元,本来有很好的仕途,却生不逢时,所以毅然放弃仕途,实业救国。”你认为这句话中所提到的“他”是: (  )

A. 詹天佑    B. 侯德榜    C. 张謇    D. 严复

 

C 【解析】本题考查张謇的有关知识。由材料中“中过状元”“放弃仕途,实业救国” 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因此材料中“他”指的是张謇,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A.广州                       B.长沙

C.武汉                       D.上海

 

查看答案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下面哪位历史人物亲自经历了如此险恶的状况:(  )

A. 玄奘    B. 鉴真    C. 僧一行    D. 法显

 

查看答案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查看答案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焚书坑儒

C. 统一文字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查看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津乐道,颂扬备注,即便今天,他仍是史学界关注的热门人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的言行,探究下列问题。

【珍惜人才】

材料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从这句话中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以民为本】

材料二:“舟所以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2)贞观新政中,唐太宗的哪些措施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

【民族平等】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3)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在位时期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因此被尊为什么?

【历史感悟】

(4)你认为“大唐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