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图。图中ACD分别代表三个国家。

材料二: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上发表咨文:“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三:下面是当今常见于各种媒体对几种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中俄:面向21世纪的平等与互信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日俄:创造性合作伙伴关系。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中日:和平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材料四: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抗,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问题一:结合材料一,指出图中的A是杜鲁门所指的哪一类型的国家?图中CD是杜鲁门所指的哪一类型的国家?

问题二:结合材料二,杜鲁门国情咨文的发表标志着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的核心。试举出一个美国实行这一政策的历史事例。

问题三:苏联为了与美国抗衡与争霸所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是什么?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出现怎样的新格局?该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今的国际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问题四: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的主题是?请你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一点合理化建议。

问题五:结合材料四指出战后50多年来从总体上说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其深刻原因是什么?从中美关系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2.冷战开始;遏制共产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或建立北约组织 3.建立华约组织;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 4.和平与发展;提高联合国的地位,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积极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进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用和平谈判的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5.从敌对走向缓和,合作;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启示:①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②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③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问题一: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指的是北约和华约。图中C和D是德国和法国,它们属于杜鲁门所指的资本主义国家。 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结束。1947年,美总统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结合材料二的“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及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是1947年的马歇尔计划和1949年成立的北约。 问题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成立了北约。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起建立华约,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形成,两极格局由此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问题四:分析材料三的“中俄:面向21世纪的平等与互信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日俄:创造性合作伙伴关系。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中日:和平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说明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应提高联合国的地位,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各国应积极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应推进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争取用和平谈判的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问题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是敌对关系,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依据材料四的“双方既有尖锐的对抗,也有真诚的合作。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可以总结出战后50多年来从总体上说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是从敌对走向缓和,最后合作。中美关系变化的深刻原因是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从中美关系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点睛:国家与国家关系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会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中美关系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所示为我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材料二: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接着,就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国王派人和他们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 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这两个远东国家都受到了根本的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2015年4月,习近平在访问巴基斯坦时指出,中巴经济走廊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要让它的发展成果惠及巴基斯坦全体人民,进而惠及本地区各国人民。这进一步表明中国一贯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让周边国家得益于中国发展,使中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 《半月谈》2015年第9期

问题一:图中字母A处是当时哪座城市?西汉末年,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是哪一宗教?这一时期,还开通了哪一条海上交通要道?

问题二: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问题三:依据材料三,19世纪中叶以前,中日两国都实行了哪一对外政策?

问题四:材料四反映出新中国在处理国与国关系中一贯秉承的原则是什么?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意义何在?

问题五: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对外发展道路?

 

查看答案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

材料四: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沈德潜作诗咏《黑牡丹》,其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之句,后来被告发。清廷认为这是影射满洲人以异族夺取朱明皇位,犯大逆罪。当时,沈德潜已死,清廷下令剖棺锉尸。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他在中国开创了什么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概括材料中,哪一措施最能体现“帝方自操权柄”?

问题三:材料三图A“举子看榜图”中的举子考试相对隋唐有何重大变化?(从内容与形式作答)为什么有这个变化?

问题四:材料三图B、图C分别反映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主题?

问题五:材料四反映清朝的文化政策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

A. 列宁新经济政策    B. 罗斯福新政    C. 邓小平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查看答案

对图示中二战后第二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B. 出现严重经济危机,发展速度放慢

C. 开始复苏和繁荣    D.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查看答案

阅读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情况示意图。1929—1933年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D. 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