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歌曲《松花江上》歌词

材料二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发给张学良的密电

(1)材料一中的歌词唱出了东北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东北人民这样的悲惨遭遇跟材料二中蒋介石的态度有什么关系?

(2)同学们在学习九一八事变这段历史时,都很难理解,蒋介石为什么下令不抵抗。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下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不予抵抗的原因。

(3)1937年9月,蒋介石终于放弃其剿共政策,正式同意联合共产党抗日,并改编工农红军为八路军、新四军。请问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蒋介石的这种转变?

材料三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六周之内,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军警人员达三十万人以上。其杀人手段之残暴,令人发指。从2014年起,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悼念大屠杀的死难者。2016年的公祭日当天,日本《产经新闻》以“验证南京事件的虚构性, 熊本召开恢复熊本第6师团名誉集会”为题进行了报道,不仅把大屠杀以“事件”一笔带过,而且认为此事件是虚构的。日本ANN电视台的报道也说,三十万这一数字在中日之间存在差异。

(4)阅读材料三后,你对日本的法西斯势力有何看法?面对当前日本媒体和社会对待历史的态度,你有何感想?

(5)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抗战的胜利,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和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关系: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东北人民被迫流浪。 (2)蒋介石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执行反共剿共政策。为了集中精力消灭共产党,在日本侵略者威胁到国民党中央政权之前蒋介石都不愿意对日作战(即攘外必行安内政策)。 (3)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上海沦陷威胁到国民党首都;共产党的大力争取;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国民党内部张学良等主战派将领推动。(任答出四点即可) (4)看法:法西斯势力是极端残暴的人类公敌。感想:当前日本媒体和部分官员否认南京大屠杀,妄图掩盖历史真相,这是日本右翼法西斯主义抬头的表现,必将严重阻碍中日关系的发展,威胁亚洲和平。 (5)意义:洗雪了百年国耻,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启示:法西斯势力是人类公敌,不得人心;民族团结是维护民族独立的有力保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从材料一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可以体会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和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结合所学知识,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军队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命令东北军采取不抵抗政策。这样不到半年时间,东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于敌手,东北人民被迫流浪。故东北人民这样的悲惨遭遇跟材料二中蒋介石的态度的关系是: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东北人民被迫流浪。 (2)本题考查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不予抵抗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政权,也就是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执行反共剿共政策。为了集中精力消灭共产党,在日本侵略者威胁到国民党中央政权之前蒋介石都不愿意对日作战,推行攘外必行安内政策。 (3)本题考查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进入到全国性的抗日战争阶段。后平津沦陷,上海沦陷,南京受到威胁,在共产党的大力争取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领导全民族的抗战。 (4)分析材料三的“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六周之内,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军警人员达三十万人以上。其杀人手段之残暴,令人发指。”我们对日本法西斯的看法是:法西斯势力是极端残暴的人类公敌。分析材料三的“验证南京事件的虚构性。日本ANN电视台的报道也说,三十万这一数字在中日之间存在差异。”我们的感想是:当前日本媒体和部分官员否认南京大屠杀,妄图掩盖历史真相,这是日本右翼法西斯主义抬头的表现,必将严重阻碍中日关系的发展,威胁亚洲和平。日本应正视历史,真诚向中国人民道歉。 (5)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对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这是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战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是:法西斯势力是人类公敌,不得人心;民族团结是维护民族独立的有力保证,国家不能分裂;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点睛:本题围绕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涉及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抗战胜利意义等知识点,是一道典型的章内综合题型,这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后,中国人民革命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2)图二中的这一面军旗是在什么历史事件中打出的?这一事件结果如何?

(3)图三中的这座小楼,见证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远征。请问这次远征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次“远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胜利,距今(2016年)已经多少年?这次远征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查看答案

“自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国人逐步认识到,救亡图存是我国人民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但是如何才能救亡图存,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看法,也进行了不同的实践。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  A  派,首先意识到了中国在军事和经济技术层面的落后,于是以“  B  ”、“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自救运动;而  C    D  为代表的一批改良派知识分子,却主张从政治层面进行维新变法,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民国成立后,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又从思想文化层面发起了一场  E  运动。他们以《民报》为主要阵地,高举着民主和自由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发起了猛烈进攻,特别是1917年以后,陈独秀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预示着中国革命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1)请将上述材料中的字母处所代表的内容填写在下面。

A:           B:           C:            D:            E:

(2)上述文段中的叙述出现了三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错在                    ,应改为                   

②错在                    ,应改为                   

③错在                    ,应改为                   

(3)在政治层面上,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政治改良运动以外,资产阶级还领导了一次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请写出这场革命运动的基本信息(包括运动名称、爆发时间、主要领导人、革命的指导思想),并对这场革命的结果做简要评价。

(4)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从技术层面到政治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探索救亡图存的活动历程,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探索对我们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以下人物是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的是(   )

A. 魏源    B. 严复    C. 侯德榜    D. 胡适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人们坐火车出行    B. 商务印书馆在出售自己出版的书籍

C. 街上走来成群结队的留着辫子的男子    D. 有人去拍电报谈生意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总的来说是落后的,而且分布很不平衡。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战争的破坏    B.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C. 国民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失误    D. 我国劳动者素质太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