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

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图l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图2汉阳铁厂

图3公车上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名称是叫什么?此次战争后被迫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2)图1、图2是哪一运动的产物?图l、图2反映了此运动前期和后期追求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3)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揭开了哪一运动的序幕?

 

(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 (2)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3)维新变法运动。 【解析】(1)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3)本题主要考查公车上书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淮海战役胜利后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使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解放区连成一片。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有人形象的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

历史片段是(  )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②日本在南京制造大屠杀

③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1949年4月,毛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该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 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C. 百万雄狮过长江    D. 横扫大西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