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现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时期

内容(经营管理模式)

影响

辛亥革命时期

      ①     

关注民生,但未落实

建国初期

    ②   

农民土地所有制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③

制度,巩固了   ④     ,为国家的

  ⑤   准备了条件

三大改造时期

     ⑥     

土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⑦  

人民公社化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启示

    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平均地权(或民生主义) ②:土地改革 ③:封建土地(或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 ④:人民政权 ⑤:工业化建设 ⑥: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合作社”、“合作化”、“集体化”、“社会主义改造”) ⑦: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⑧:启示:政策的制定要注意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符合国情,切入实际;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简单粗暴;等等。人民民主政权。 【解析】①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指的是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关注民生的体现,但未能实现。 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本题答案是土地改革。 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本题答案是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 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本题答案是人民政权。 ⑤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本题答案是工业化建设。 ⑥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本题答案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⑦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失误,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因此本题答案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⑧综合以上问题的分析,给我们的启示是:政策的制定要注意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符合本国国情,符合实际;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点睛:纵观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的变迁,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只有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往往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果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就会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经济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准备条件的历史事件和编制的建设规划名称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本次会议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所述“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标志性事件及其对我国自身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采取一系列措施:1951年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成功,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1952年某农民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2)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3)下图反映了历史上什么重大事件?实质是什么?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查看答案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有 (  )

①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   ②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③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④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抗日战争的破坏

 

查看答案

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

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③            B. 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