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相持,势均力敌。辽没有取胜的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相持,势均力敌。辽没有取胜的希望,建议议和。宋真宗贪图苟安,答应每年送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二: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1)根据材料一,说说辽宋之间的战争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

(2)材料二中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3)怎样看待这一历史事件的作用?

 

(1)宋辽双方 势均力敌,宋朝统治者贪图苟安。 (2)宋辽之间的“澶渊 之盟”。 (3)澶渊之盟后,辽宋开始了和平相处的局面,有利于两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议后,双方贸易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丰富了汉族和契丹族人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 【解析】(1)分析材料一的“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相持,势均力敌。辽没有取胜的希望,建议议和。宋真宗贪图苟安”可以归纳出辽宋之间的战争出现议和结果的原因是:宋辽双方势均力敌,宋朝统治者贪图苟安。 (2)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后,曾对辽用兵,失败后改为消极防御,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朝皇帝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到澶州城,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因此,料二中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澶渊之盟。 (3)本题考查对澶渊之盟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澶渊之盟后,辽宋开始了和平相处的局面,有利于两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议后,双方贸易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丰富了汉族和契丹族人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从这点来说,澶渊之盟保持了辽宋之间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 点睛:评价历史事件,要从两方面进行评价,力求评价的更全面。评价澶渊之盟主要是看到它的进步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假如你是隋朝时期的商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

(2)此河的开通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当朝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这一制度的创立于什么时期?在宋朝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曾经西行到哪里取经?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这个时期的统治?

(4)从他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列4幅北宋与西夏、辽并立的位置示意图中,哪一幅是正确的?(    )

A.

B.

C.

D.

 

查看答案

某同学要写一篇主题为“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论文。下列资料能选用的是(  )。

①甘英出使大秦 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③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④ 唐人胡服骑马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