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反映的是(    )

A.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政局

C. 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D.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欧共体的成立和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超级大国”指的是美国,由题干“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可体现出欧洲想要通过联合摆脱美国控制的愿望。在这一共同愿望的指导下西欧国家成立了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等,到60年代,统一成欧洲共同体。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政府上台,我们可能在他的回忆录——《我的生活》中,看到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加速对外扩张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寓意山姆大叔受到债务毒蚊的叮咬,不堪重负而头昏眼花、手脚发软。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你认为这种现象大约开始出现在(     )

A.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    B. 一战后初期

C.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D. 21世纪初

 

查看答案

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美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 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B. 发挥劳动力优势,依赖国际援助

C. 加入欧洲共同体,走向联合自强道路         D. 进行社会化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查看答案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出台了一部什么法律文献?

(2)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请问,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是怎样的?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严重失误”,它造成了哪些影响?。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请你谈谈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方针?据材料一分析制定这种方针的必要性。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什么运动的什么现象?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材料四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