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材料一 19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等洋务派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继承了魏源等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极力将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他们“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徐图中兴。                

—— 夏东元《论洋务运动的经济背景和思想背景》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议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魏源体现“师夷长技”思想的著作和洋务派为实现“自强”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的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中,梁启超所说的“革命”和成功之处分别是什么?请写出“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所指的历史事件名称与性质?

(4)综合上述探究,请你概括出近代化包含的内容。

 

(1)著作:《海国图志》措施:创办军事工业 (2)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立宪法开国会) 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3)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事件:新文化运动;旗帜: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4)内容: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属运用层面的要求,有一定难度。结合材料可知,魏源体现“师夷长技”思想的著作是《海国图志》;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洋务派为实现“自强”采取的措施是创办军事工业。例如安庆内军械所。 (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有一定难度。结合材料“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议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可知,康有为的主张是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的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属运用层面的要求,有一定难度。结合材料可知,梁启超所说的“革命”是辛亥革命;成功之处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所指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4)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有一定难度。结合材料可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二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     

—— 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材料三 “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各阶层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战后签订的中英不平等条约中哪一内容使我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材料二中的日清战争指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3)面对民族耻辱,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列举两个与材料三中诗句一致的典型事件。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4)请你为上述材料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查看答案

李克强总理曾高度赞誉严复为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严复的主要成就是 (  )

A. 京张铁路    B. 揭开制碱奥秘    C. 编写《四洲志》    D. 译著《天演论》

 

查看答案

清末读书人张山的目标是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而从哪一年开始这一目标再也无法实现(  )

A. 1840    B. 1862    C. 1905    D. 1912

 

查看答案

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可见其救国主张是(  )

A. 三民主义    B. 中体西用    C. 民主科学    D. 实业救国

 

查看答案

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毛泽东指示,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从中央突破千里跃进,直插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这次重大的军事行动(  )

A. 毛泽东发出解放全国人民的命令    B.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 使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D.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