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 材料二 60年前,亚非29...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60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出席了万隆会议,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2015年,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材料一图)建设,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延伸。西汉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哪位人物?1405年起,明代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请写出他最远到达的地区。

(2)据材料二,“60年前”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哪一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材料三中“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中“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为提升综合国力,你认为我国可以从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1)张骞;(2分)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分) (2)求同存异。(2分) (3)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分) (4)制定正确的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国际合作等。(任答一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4个问来进行考查。 (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点。题文信息:开通丝绸之路的人物,他最远到达的地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陆上“丝绸之路”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它从首都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至酒泉,然后到达敦煌。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另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西向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万隆会议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万隆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和平共处原则,并在会内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会议的发展,使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3)此题通过材料考查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此题通过材料考查提升综合国力相关的知识点。依据题文信息提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坚持改革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正确的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材料一中与“甲午战败割台”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大梦之唤醒”是指当时兴起的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在抗战时期民族团结呈现的新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社会的进步,都与制度创新有着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我们国家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赋予地方必要权力,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唯实《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从材料二中你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为实现对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指什么?

(4)综合上述四段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下列一组标志所涉及的产业,最能体现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投行,G20峰会将于今年9月4日-5日在中国杭州举行。这些表明中国正在抓住的机遇是

A.经济全球化           B.多极化

C.自由化                 D.第三次科技革命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4月的亚洲四国之行,避开中国,再次高调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质是新形势下围堵、遏制中国发展的霸权主义战略。在60多年前,美国针对苏联实行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该政策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冷战政策           D.绥靖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