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0分)2014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1周年。初二某班举办“走...

(10分)2014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1周年。初二某班举办“走近伟人毛泽东”图片展,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的解说词。

满分5 manfen5.com

图1场景发生在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在________(地名)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产生中国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2分)

满分5 manfen5.com

(2)图2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革命史诗,它生动概括了_______(事件)的光辉战斗历程。如令人惊心动魄的飞夺________(桥名)。(4分)

满分5 manfen5.com

(3)图3场景发生在________(事件)期间,这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2分)

(4)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伟人毛泽东一生的主要事迹给同学们的启示是什么?(2分)

 

(1)井冈山。 (2)长征;泸定桥。 (3)重庆谈判。 (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实事求是,不断创新探索;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等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朱毛井冈山会师。朱德、陈毅知道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后,1928年4月,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2)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长征》一诗反映的历史事件。《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本诗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红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写的,生动地描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艰难险阻的过程。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3)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的有关知识。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但为了进一步赢得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他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毛泽东的认识。毛泽东一生的主要事迹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把国外的经验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经验;要时刻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做贡献;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热爱祖国,以天下为己任;要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等。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历史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下面是历史活动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后制作的自我学习测评题,请结合图片所

反映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请写出图1人物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民用企业一例(2分)。

(2)图3人物领导的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是什么?(2分)这场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举一例)(2分)

(3)图4人物等高举哪两面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2分)

(4)依据这组图片的内在联系,如果请你在图2“?”处放一幅照片,你会选择哪个人物?(2分)

(5)请你为这组图片确定一个主题。(2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上午,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南京大屠杀公祭地发表了讲话哀乐声中,国旗缓缓下降初中生们齐声动情诵读了《永久和平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夺我东三省”的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2分)

(3) 请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2分)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南京,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兴衰荣辱。

材料一:1842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回答:

(1)材料一中“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指什么?(2分)它的签订给我国带来怎样严重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主要功绩。(2分)

(3)材料三中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什么战役?(2分)南京的解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分)

 

查看答案

1919年5月4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青年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开展了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本题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严复。

错误:                        改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