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2分)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新机器的发明和新能源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2分)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新机器的发明和新能源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速度模拟图(1300—1800年)

满分5 manfen5.com

——据罗伯特·艾伦《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石油产量大幅度增长。1870年世界石油产量为80万吨,1900 年增长至2000万吨。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四:2013年,雾霾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104个城市重度污染,平均雾霾天创52年之最。雾霾的形成,气象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王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导致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增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急剧加速的是哪个国家?(1分)促成该国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出现的情况,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一发明有关?(1分)在这一发明的推动下,交通运输业有什么重大发明?(2分)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什么阶段过渡?(1分)

(3)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这一成果首次运用于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材料中表格反映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是什么?(1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淡淡你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认识。(2分)

 

(1)英国。(1分)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1分) (2)内燃机的发明,石油的需求量大增。(1分)汽车、飞机。(2分)“电气时代”。(1分)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1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1分)促成日本投降(1分)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1分) (4)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造福人类,也能够毁灭文明;科技一方面能改变众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如果应用不当、安保不当等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问题、战争问题、能源问题等。 (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一方面1分,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18世纪中期”是解题的关键,还要准确分析历史图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问世,从而大大的促进了机器的使用,以及大工厂的建立,从而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城市化急剧加速。 第(2)问,“19世纪中后期,石油产量大幅度增长。”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发明了靠燃烧液体的内燃机,促进了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内燃机发明之后,汽车飞机相继问世;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电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人们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随后电器发明领域、交通领域里的一系列发明,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第(3)问,准确识记图片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在这次革命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并在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原子弹就属于此,在二战中,美国向日本先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促成日本投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图表中就可以看出各国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材料主要讲的是科技的影响。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三次科技革命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负面影响,比如说毒品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这些都是各国发展要面临的共同问题,所以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造福人类,也能够毁灭文明;科技一方面能改变众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如果应用不当、安保不当等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问题、战争问题、能源问题等。 考点: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蒸汽时代”的到来·瓦特与蒸汽机;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汽车和飞机的问世;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随着人类联系的加强,侵略与抗争、冲突与合作成为世界各国之间关系的常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签字国)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四: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的力量不断增强……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是什么事件?(1分)有人说,1500年前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请你说明理由。(1分)

(2)指出材料二中“战争”的性质是什么?(1分) “该死的联盟体系”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1分)

(3)写出材料三史料“三国同盟”中位于欧洲的国名。(2分)概括史料的主要观点。(1分)列举一个史实,说明该观点得到了贯彻执行。(1分)         

(4)材料四中“两大组织”指的是哪两个组织?(2分)两极格局之下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什么政策?(1分)据材料回答两极格局崩溃后,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1分)

(1分)

 

查看答案

(11分)制度的建立和调整需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又将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实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马克思《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杠杆,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对那些基本上不需要国家从储备中拨给原料、燃料和粮食的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允许把国家企业租给私人、合作社、劳动组合和公司。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学说》

材料三: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但是,他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 ‘恐惧’本身。”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英国全新的政体是什么?(1分)美国在政府体制设计方面的文献名称是什么?(1分)请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英美两国政体的确立作出简要评价。(1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显著特征。(2分)它的实施有何历史意义?(1分)

(3) 材料三中罗斯福谈到的“恐惧”是指什么?(1分)罗斯福为克服“恐惧”实行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1分)新政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分)新政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什么?(1分)

 

查看答案

《格尔尼卡》深刻地揭露了法西斯的兽性,被公认为不朽的世界名画。该画的作者是

A.德莱赛       B.达·芬奇       C.凡·高     D.毕加索

 

查看答案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经济全球化

A.推动了世界贸易日益规范化      B.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拉大了穷国与富国间的距离      D.有利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查看答案

某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主要职能是组织、管理、运作、协调成员国贸易之间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这个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