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政府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提倡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展现了东方人的智慧,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超越了西方,给予了东方人可以超越西方的魄力和信心。日本民族这种学习西方又不照搬西方、学习西方又超越西方的精神,是日本迅速富强的精神动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哪些方面的内容?(请概括)(4分)

(2)近代中国也发生了一次与明治维新性质相同的改革,名称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二谈谈日本明治维新对我国今天改革开放,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有什么启示?(3分)

 

(1)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 (2)戊戌变法 (3)主动对外开放,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本题意图就是要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解决问题中。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是政治上废蕃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日本还请来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是经济上的措施。“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提倡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是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日本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明治维新三十年后,中国仿照明治维新进行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其目的在于发展资本主义,这场变法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同时,在变法中,维新派采取改良的办法,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来推行。因此,这场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3)本题主要考查史鉴功能。日本明治维新首先是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这样才能及时了解世界,与时俱进。我们在向国外学习的过程中,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同时要科学借鉴国际经验,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绝不能犯照搬照抄,要有创新精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取其优秀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 考点: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的极其便利”具体是指什么?(2分)

(2)资产阶级除了用商品低廉的价格来征服其他一切民族外,还有什么手段?(2分)

(3)有人认为欧美进行的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积极的,有人持相反的意见,你认为呢?(4分)

 

查看答案

请写出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人物或事件:(5分)

(1)发现新大陆(美洲)的航海家          

(2)文艺复兴的先驱是            

(3)我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4)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查看答案

事件                                颁布的文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                            《权利法案》

美国独立战争                          《共产党宣言》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独立宣言》

 

查看答案

下面对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相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两次战争都是正义的一方得了最后胜利

B.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都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

D.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查看答案

关于欧洲殖民者“三角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出发地和归宿都是欧洲               ②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记数的人口

③目的是促进拉美地区经济的发展       ④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