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5分)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15分)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的成果分别属于第几次科技革命?(3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发明分别给人们的生产或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6分)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2)材料二是哪些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结果?(3分),以上三幅图片,反映了人类在利用科技成果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不利因素(3分)?

 

(1)图一、工业革命 图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图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变化:图一工场手工业进入机器大生产(或进入蒸汽时代、或机器大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2分) 图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光明。(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分) 图三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产方式。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时代。(2分) (2)能源:煤炭、石油、原子能(或核能),不利因素:大气污染、交通拥堵、核辐射等(6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图一是蒸汽机,它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图二是电灯,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电器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电灯,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光明。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的问世,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时代。图三 互联网就是网络。 第(2)问,材料二的图片四是工业革命中煤的开发和利用的结果。图五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石油开发和利用的结果。图六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原子能开发和利用的结果。从三幅图片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在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的同时,促进了新能源的使用,煤、石油的大量开采和使用,给环境带来污染。核能的使用,带来了核污染。三幅图片反映了人类在利用科技成果的过程中,造成了大气污染、交通拥堵、核辐射等不利因素。 考点: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蒸汽时代的到来·瓦特与蒸汽机·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发明大王爱迪生;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摘自《全球通史》

(1)所学回答,为实现“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美、苏等国是怎样“保持团结” 的,举两例说明 (4分) 材料三中“同盟国”因“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产生分裂,其正式分裂的标志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下图漫画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满分5 manfen5.com

(2)材料二是哪一国际格局的生动写照?(2分)“双方扳手腕”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双方扳手腕”的最终结局如何?(2分)

材料三   下

满分5 manfen5.com

(3)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这一特点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意义?(2分)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20世纪)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    B.西方国家封锁

C.开展工业化     D.斯大林模式

 

查看答案

图所示的柏林墙是上个世纪美苏冷战的产物和象征。下列有关冷战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B.帮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仅仅只是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借口

C.美苏冷战的结果是形成了两极对抗格局

D.在冷战的过程中,美苏两国没有发生过任何形式的敌对活动

 

查看答案

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其共同原因是

A.朝鲜战争爆发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形成经济共同体           D.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查看答案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下列企业与这一新经济形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