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

材料一: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材料二: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材料三: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1分钟。中国共产党、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材料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存放着这样一段发言:“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2014年也是农历的甲午年,请问材料一中的甲午战争距今(2014)多少年?(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八年抗战指的是从哪年至哪年?(2分)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2分)

(3)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三、四回答:国家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有哪些?(3分)

 

(1)120年 (2)1937年至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关键词:第一次完全胜利;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4)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问,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984年,2014-1894=120年。 (2)问,直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937年——1945年,结束标志是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4)问,此类问题,围绕题干回答即可,答案可以从下列角度回答: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吸取教训,砥砺自己;面向未来,捍卫和平。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红军长征”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朦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塞。更喜岷山千里雪,浑过汗后尽开颜。

(1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2分)

(2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3分)

(3简述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2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材料二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满分5 manfen5.com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为什么弃官经商?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4分)

(3)为拥护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3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3分)

 

查看答案

从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起,至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间,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强迫中国签订过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4分)

(2)写出中日甲午战争后双方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4分)

(3)写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廷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4分)

(4)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3分)

 

查看答案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之一是(    

A、聂耳         B、冼星海       C、郭沫若       D、徐悲鸿

 

查看答案

在《天演论》中宣传“勿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兮”的进步观点的思想家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魏源                            D、严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