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三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1921年  28岁

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周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1935年  42岁

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1945年  52岁

8月,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四:1949年  56岁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2分)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2)材料二所说的是哪次会议?(2分)请你简要评价这次会议。(2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2分)

(4)与材料四相关战役的重大战役是什么?(2分)

 

(1)毛泽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重庆谈判 (4)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总结能力。分析材料,找出关键的事件:参加中共一大,出席遵义会议,参与重庆谈判,主持开国大典。由此可以得出,这位历史人物是毛泽东。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共一大的召开,结合所学,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结合所学,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会上确立了毛泽东军事上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3)分析材料时间“1945年8月”,结合所学,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出于为内战赢得准备时间的目的,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中共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教育民众和争取中间势力,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开始了四十多天的谈判,最终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 (4)材料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合所学,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在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二:1888-1894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这些钱,如果用来购买定远这样的铁甲舰,,可以买十一艘……

——戚其章《北洋舰队》

材料三: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北师大版教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清政府被批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2分)

(3)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4分)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重大历史意义?(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张謇说:天生之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

材料二: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大学、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摘自《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张謇进行过哪两方面的“有用事业”实践(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在上述实践前开展的“有用事业”是什么。取得了怎样成效?(4分)

(3)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对“有用事业”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采远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提出了哪些口号?(2分)

(2)“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查看答案

在人教网刊《半亩历史》的编后絮语中,有过这样一句话:“他中过状元,本来有很好的仕途。却生不逢时,所以毅然放弃仕途,实业救国。”你认为这句话中所提到的“他”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张謇                      D.严复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的是(     )

①国际的支援与帮助                  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③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                ④日本内部政权的瓦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