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洪涝灾害一直以来都是阻碍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的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涝灾害一直以来都是阻碍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的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0月7日我国长江三角洲受到台风“菲特”肆虐,浙江省余姚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水灾。

(1)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请你说说河姆渡先民在原始农业和房屋样式上的主要特征。(4分)

材料二:相传尧舜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鲧用“堵”的方法治水,结果水灾闹得更凶了。

(2)鲧治水没有成功,这一历史任务是谁完成的?他采取的新措施是什么?举出反映他优秀品质的成语一例。(6分)

材料三:这是修筑在岷江中游,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著名水利工程。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3)这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哪一水利工程?谁主持修建的?(6分)

(4)请说出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4分)

(5)你认为今天应该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4分)

 

(1)主要种植水稻、干栏式房屋 (2)禹堵疏结合,三过家门而不入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战国、都江堰、李冰父子 (4)防洪,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具有科学性,并代表了当时世界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5)减少污染;增加周围的植被,提高防减灾意识;搞好水利基本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任意两点可得满分,言之有理即可适当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即对中国古代先民在原始社会生产及生活的考查,依据所学可知河姆渡时期的先民们已经种植水稻和能够修建干栏式房屋。(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大禹治水是中国原始社会的著名事例,依据所学可知大禹治水采用的是堵疏结合的方式,在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无私为公的精神一直激励后人。(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图片中文字“都江鱼嘴”可以联想到图中水利工程应该是战国时代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都江堰之所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其在水利工程方面的优越性,即防洪,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具有科学性,并代表了当时世界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都江堰的积极影响中可以获得重要启示,即减少污染;增加周围的植被,提高防减灾意识;搞好水利基本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 夏朝建立者是禹,由于夏桀的暴政,夏朝被商朝取代。

改正:

(2)商朝多次迁都,最著名的是商纣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改正: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涿鹿与商朝军队展开激战,商朝灭亡。

改正:

(4)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镐京,后人把周平王东迁以后的周称为“东周”。

改正:

 

查看答案

请根据各派主张,写出代表人物。(4分)

(1) 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2) 主张“兼爱”“非攻”——

(3) 主张“对立双方可以转化”——

(4)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改革之风盛行,请按要求填写(3分):

(1)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         )变法

(2)支持变法的秦国国君是(          )

(3)秦国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的措施是(       )

 

查看答案

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你写出与下列成语相关的人物(6分):

(1)老马识途             (2)退避三舍           (3)问鼎中原

(4)卧薪尝胆             (5)纸上谈兵           (6)破釜沉舟

 

查看答案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包括了秦朝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废分封,立郡县  ②统一车辆形制  ③统一文字  ④统一货币  ⑤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