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1)“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英国从中国学去的是什么考试制度?(2分)这一制度是由谁正式创立的?(1分)该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

(2)这种考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

(3)这种考试制度与之前的九品中正制度在选官标准上有什么不同?(2分)该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样的意义?(2分)

(4)唐朝武则天为该制度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2分)

 

(1)科举制    隋炀帝  隋炀帝开设进士科 (2)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3)变化:从以门第、族望为标准到真才实学为标准。或者答从出身背景,家庭背景到真才实学 意义:打破了世家豪门垄断高官要职的局面,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了朝廷,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4)武举 殿试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根据所学,考试制度是一种公平公正的制度,中国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后来影响到英国,英国也采取了类似科举制的考试办法选举人才。隋朝隋炀帝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度,隋炀帝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 (2)科举考试公平公正,打破了原来贵族垄断权利的局面。出身寒微的人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参加到统治阶级队伍中来,其特点是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3)根据所学知识,原来的九品中正制按门第和家庭背景出身举荐人才,科举制则按真才实学选拔人才。意义是打破了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选拔官吏的权利收归中央,一大批出身寒微的人通过考试加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有利于统治的稳固和政权的巩固。 (4)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是科举制进一步完善时期,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了武举,增加了殿试,科举制发展完善了。 考点:隋唐的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沁园春雪》毛泽东。(13分)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1)结合材料一,写出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名字。(3分)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人的功绩。(6分)

(3)根据材料二,写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执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方式?(2分)他被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1分)

 

查看答案

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3分)

1.唐中宗时,吐蕃赞普_____________向唐朝皇室求婚,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了他。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_________________”。

2.1038年,党项羌首领__________称帝,国号大夏,定都____________(今宁夏银川)

3.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___建立了南宋,他就是宋高宗。

4.唐太宗统治年间,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这一时期为“_____________”_

5.元朝设置了_________________管理琉球和澎湖列岛。

6.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_____________。

7.“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对___________瓷的赞誉。

8.8世纪初,在唐朝的扶持下,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____________统一了各诏,建立了南诏政权。

9.唐朝高僧___________六次东渡日本,在第六次终于到达日本

10.回纥是______________的祖先,788年回纥改称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澶渊之盟”的认识有误的是

A.是北宋与西夏之间签订的和平协议

B.这个条约既反映了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但又在客观上促进了边境的相对稳定

C.它促进了民族的交往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

D.它的签订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书省是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            B.中书省只管辖大都地区

C.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D.行中书省简称为“行省”

 

查看答案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政府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下列可能设置过市舶司的城市是:(     )

A.天津             B.泉州             C.上海             D.海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