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走过的岁月,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

新中国走过的岁月,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面对我国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党和政府为了向工业化迈进,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2分) 通过这一举措的落实新中国取得了怎样的重要成就?(4分)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2)据材料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党曾错误地发动了哪两场运动? (4分)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4分)

(3)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是在哪一年的哪一次会议上?(4分)                                

材料三: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和1985年度美国《时代》周刊风云人物。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4)邓小平被《时代》周刊两度选为世界风云人物,有哪些原因?(8分)

(5)怎样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4分)

 

(1)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2分);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4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分)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制定政策必须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或从国情出发,或不能脱离实际均可)。(4分) (3)197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4分) (4)因为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4分) 他领导中国开始走向富强,他的历史功绩举世公认。(4分) (5)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或他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党和政府为了向工业化迈进,采取的措施是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据材料可知,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党曾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们从中应该吸取的教训包括: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制定政策必须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或从国情出发,或不能脱离实际均可)。 (3)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4)邓小平被《时代》周刊两度选为世界风云人物,原因包括: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他领导中国开始走向富强,他的历史功绩举世公认。 (5)之所以称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因为邓小平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或他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判断,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952年,小刚的父亲参加了土改,并获得了土地

B.1954年,小刚的父亲参加了一届全国人大,举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58年,小刚的父亲参与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D.1978年,小刚的舅舅回国,遭到红卫兵批斗

 

查看答案

以下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会议于1979年底在北京召开

B.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会议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

D.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查看答案

1980年,“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得到平反。这起冤案是指

A.“九一三”事件                        B.1968年10月刘少奇被开除出党

C.对彭德怀的批判                        D.对邓小平的批判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进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焦裕禄

B.“两弹元勋”--- 邓稼先

C.“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 王进喜

D.“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雷锋

 

查看答案

在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曾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  

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