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

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1分)

(2)20世纪50年代,世界又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二战中哪次会议为其形成奠定了基础?(2分)

(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当前多极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1分)

(4)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你对我国当前的发展有何建议?(2分)

 

(1)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1分) (2)两极格局;(1分)雅尔塔会议;(1分) (3)“一超多强”的局面;(1分) (4)决定性因素:国家的经济实力;(1分)建议: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加强与各国交流合作,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等等。(1分开放性题,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题思路如下: (1)一战后,战胜国在凡尔赛和华盛顿分别召开了会议,最终形成了战后的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重新奴役的体系。 (2)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二战结束后世界又形成了雅尔塔体系或两极格局,二战中,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3)根据所学知识,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4)根据所学知识,当前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综合国力,我国当前的发展要抓住机遇,进行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加强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等,回答合理即可得分。 考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在短期内集中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开发的成就,然后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提高。……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教育经费1950年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20%。

材料二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

材料三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2)什么组织的成立使维克多·雨果的理想开始变成现实?欧洲国家为什么要联合起来?(2分)

(3)材料三中尼克松所讲的“竞争”主要反映在哪一方面?尼克松所说的“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是指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摘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三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项目名称

参战国

(个)

卷入人口

(亿)

参战人员

(亿)

伤亡人员

(亿)

直接经济损失

(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

15

0.7

0.3

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

20

1.1

1.9

40000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最终形成于何时?由此爆发的战争为什么是非正义的?(2分)

(2)材料二中,为什么罗斯福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2分)

(3)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分)

(4)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世界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2分)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地图中相应的方框内。(2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          B.华沙条约组织总部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事件(战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地图中相应的方框内。(3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查看答案

判断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5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个后来成为世界争霸对手的苏(俄)联和美国都先后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他们为了抗衡危机、挽救国家现有的政治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经济、社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在苏(俄)联,列宁1921年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地推行新经济政策;当美国经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刚上任的罗斯福总统就迅速地施行新政,使美国得以摆脱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对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两个政策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在推行的过程中,他们都在各自国内遇到相当大的阻力,但当时的领导人以他们的远见卓识,力排众议地推行新政策,都发挥了他们各自应有的历史作用。

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机读卡上涂“A”;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意思的,请在机读卡上涂“B”;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机读卡上涂“C”。

1.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下,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罗斯福新政采取措施全面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罗斯福新政使美国从根本上避免了新的经济危机的发生。

4.两国在改革中都遇到阻力,领导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5.经济危机波及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对各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