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拉丁美洲建立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A.巴拿马 B.古巴 C.墨西哥...

拉丁美洲建立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A.巴拿马           B.古巴             C.墨西哥           D.智利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亚非拉奋起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本题选B。 考点:亚非拉的奋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最主要是通过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

B.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美国的经济援助

D.对殖民地的掠夺

 

查看答案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D.德国策划慕尼黑阴谋

 

查看答案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的危机不仅是日本在二战后面对的最大危机,也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3月29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说出了这样的话……日本首相菅直人几天前就曾表示,已做好“东日本全毁”的最坏打算,而今,他又将危机提升了一个等级……

——2011年4月1目《国际在线》

材料二 受日本大地震及核泄漏的影响,原定4月9日在东京开幕的第24届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将延期举行。依照原定赛程,本届富士通杯全部五轮比赛于4月9—17日在日本东京一次性赛完。

——2011年4月1日《新民晚报》

材料三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时间1日在联合国总部会见记者时表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十分的严重”,联合国对此表示极大的担忧。他呼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一起帮助日本应对核泄漏事故。

——2011年4月2日《中国新闻网》

(1)材料一中“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是指什么?(1分)联合国对此持何种态度?(2分)请运用材料二、三中的有关信息进行解答。

(2)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说:“如果继续战争,无论国体或是国家的将来都会消失,就是母子都会丢掉”。当时,日本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如何?(2分)战争结束后,日本是在哪国扶持下走出危机、成为经济大国的?(2分)

(3)上述日本的两次严重危机都与哪种能源的应用有关?(1分)说出为这种能源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家及其最重要贡献。(2分)通过日本“目前的危机”,你对这种能源有什么新认识?(2分)

 

查看答案

(12分)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社会主义道路的耀眼光辉,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快50年了,但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2012年3月3日《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2分)并说明“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1分)

材料二 雷锋(1940—1962)是穷苦的孩子,新中国给了他新生,所以他就像孩子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样,对新社会怀有感恩。……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精神,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很淳朴地有这种感恩心,积极向上,只是在雷锋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

――2012年2月16日《钱江晚报》

(2)雷锋生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哪几个时期?(3分)“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新社会怀有“感恩心”,是因为新社会与旧社会相比,在政治、经济上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4分)

材料三 雷锋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感人肺腑地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集体、如何对待国家、如何对待生活等每个时代人都无法回避的心灵课题,雷锋精神便在这种无穷考问和回答中带入永恒。

――2012年3月6日人民网

(3)请从材料三所列举的“心灵课题”中任选一个课题,根据你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加以简要回答。(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