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表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材料三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请回答:

(1)孝文帝改革是在什么样背景下进行的?(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材料三与孝文帝改革哪一内容有关?(5分)

(3)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4)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如何?(2分)

 

(1)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交往,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2分) (2)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4分)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1分) (3)迁都洛阳。(1分) (4)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及影响的掌握程度,分析题目,问题(1)(2)是要求学生回答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答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分析材料一的“(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和材料二中的“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表”信息推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项措施是学习汉语和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分析材料三中的“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信息可知道,“谥号”是中原文化(汉族文化)常用的一种方式,这说明孝文帝已经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问题(3)是问孝文帝还采取了那些汉化措施,根据所学知识知道,迁都洛阳是一重大举措。问题(4)问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知道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发展,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3)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4)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查看答案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东汉末年曹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出现的是

A.书桌上有笔、纸张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D.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查看答案

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建议他阅读

A.《水经注》        B.《天工开物》       C.《离骚》          D.《兰亭序》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佛教说法正确的有

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②东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③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白马寺

④对我国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以及节日习俗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电视剧《昭君出塞》的热播,引起了观众对历史上这位“落雁美女”大义和亲的辉煌事迹的极大兴趣。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

A.鲜卑族           B.匈奴族           C.藏族             D.蒙古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