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礼节,称呼变化 辛亥革命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礼节,称呼变化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变化

叩头

鞠躬、握手

称呼变化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①                      ②

(1)据图①回答:图中的铁路工程师是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________。

(2)图②中电话机首先在中国大陆的________(城市)的租界使用。

(3)表格中,辛亥革命前后这些礼节、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什么?(2分)

 

(1)詹天佑  京张铁路(4分) (2)上海(2分) (3)表明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等级观念。(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要求学生判断图①的历史人物及其成就,根据题目中的“铁路工程师”和“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信息在结合图片联系课本知识可知,这个历史人物是詹天佑,他设计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2)要求学生回答图②的电话机最早出现在中国的什么地方,20世纪初上海成为列强租中国的第一块租借地,并在租借地使用了最先进的通讯工具电话机。 (3)要求学生回答表格中礼节,称呼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一一系列的政策法令,颁布了剪辩,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称呼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习俗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切都说明原来传统的等级观念和社会旧习俗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实现了人格平等。 考点: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自近代以来,日本不断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14分)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决定购买原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引发中日冲突。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政府不会坐视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不折不扣地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只能由日方承担。

(1)材料中“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被日方占领的背景是什么?(包括时间、事件及条约,6分)

(2)近代卢沟桥之所以世人皆知,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4分)

(3)为什么文中说“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12月17日《桂林日报》

请回答:

(1)“陕变”指张学良与________发起的________,该事件发生于________年。(6分)

(2)结合材料,分析张学良他们为何有此行动?(4分)

(3)中共对这次事变的态度是怎样的?(4分)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战略反攻距今已60多年了,通过下列图片让我们回顾历史,珍惜现在。结合图片,回答。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图1人们参观三大战役纪念馆             图2北平人民庆祝解放

(1)图l所说的三大战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图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役的成果。

(2)结合图1、2反映的史实,请你谈谈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6分)

 

查看答案

政府发布“剪辫令”,废除清朝入关后强迫人们“剃发留辫”政策下,拖在身后的长辫,是在

A.辛亥革命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国民党成立后                          D.抗日战争胜利后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改变报纸不发表评论的传统,始于(  )的创办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申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