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到今天为止,它的国家历史存在的时间也许还没有中国某个封建王朝存在的时间长久。可正...

到今天为止,它的国家历史存在的时间也许还没有中国某个封建王朝存在的时间长久。可正是年轻的它,在短短的200多年时间里,创造了人类迄今为止最多的辉煌。今天,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步入美国历史的探寻之旅。请阅读下列有关美国的材料。7分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选自初三历史教科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1858年6月林肯的演讲:“‘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6月林肯的演讲《裂开了的房子》

(1)材料一出自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一部重要文献,它被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这部文献是什么?(1分) 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谁?(1分)他为美国人民作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裂开的房子”指什么?(1分)而当时南北双方斗争的焦点是什么?(1分)

(3)在美国人心目中,没有人能代替亚伯拉罕·林肯的位置,他始终在最受美国人爱戴的总统评选中稳居第一。你认为这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通过对美国历史的初步探究,请你简要归纳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1分)

 

(1)《独立宣言》(1分);华盛顿(1分);领导了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1分)。 (2)内战前面临分裂的美国 (1分);奴隶制的存废(1分) (3)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分)。 (4)基本条件:实现国家独立;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主法治等。(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史实以及影响的理解, 问题(1)要求说出材料以出自那篇文献,从材料一中的“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关键词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独立宣》中的内容,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也开创了美国的民主政治. 问题(2)要求对材料二中国的词句“裂开的房子”以及南北战争的焦点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裂开的房子是指美国面临分裂状态,南北战争之所以爆发是和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分不开的,农奴制的存废问题成为焦点. 问题(3)要求学生评价林肯,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在那个时候过国家民族做出的贡献, 问题(4)要求根据材料探求美国强大的条件,根据几个材料进行归纳就能说出条件。 考点: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史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学(本题8分)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俄历2月

材料三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涉及了俄、日历史上哪次重大改革?(2分)两国的改革在性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来 “保护地主的利益”? (1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俄皇的这次改革其实质是什么?(1分)

(3)日本政府在这次改革中采取什么措施“求知识于世界”?(1分)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重要影响? (1分)

(4)日本在经历了这次改革后的崛起带给我们什么启示?(1分)

 

查看答案

2012年夏季奥运会在伦敦举行,英国成了当时举世瞩目的焦点。其实早在16—19世纪上半期,英国就是当时世界上的“领头羊”,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曾领跑于世界。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本题8分。

材料一 在经历了17世纪的革命后,面对穷人的寒舍,英国民间曾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一说法来源于英国历史上一位首相老威廉·皮特曾经对国王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作过的精辟的解释。

材料二  就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虽然这群人都是贵族,没有平民。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                                          ——(《大国崛起》)

材料三  图一: 珍妮纺纱机               图二:改良的蒸汽机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四  2012年5月1日,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而160多年前,第一届世博会却是在英国召开。当时,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国家,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在那届世博会上,其他国家展出的大多是农产品和艺术品,而英国大量展出的却是能够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工作的“神奇的机器”。

材料五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民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英国历史上最早颁布哪一部法律文献来限制国王“进入穷人寒舍”的权力?(1分)

(2)在材料二中,“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的结束是指英国确立了哪一种政治制度(1分)

(3)材料三中的图一所示发明在英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1分)图二所示发明最终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1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英国在当时成为一流强国的原因。(1分)举出两例如材料中所说的“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的交通工具。(2分)

(5)请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1分)

 

查看答案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 ——哥伦布

(1)写出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中A、C两条航线的开辟者。(2分)

A: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哥伦布这句话反映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直接目的是什么?(1分)

而当时导致许多欧洲人冒险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1分)

材料三: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 “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却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3)材料三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人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出现不同观点的原因(2分)

材料四:“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显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4)从“地球村”的角度,简述新航路的开辟对当时世界面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查看答案

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最终提出了物理学的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是                             (   )

A.达尔文           B.巴斯德           C.爱因斯坦         D.爱迪生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双方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这对全人类而言都是一场浩劫和灾难,值得后人深思!其中,有一场战役更是被称为“绞肉机”,用以形容战争之残酷。这场战役是(   )

A.萨拉托加战役                         B.约克镇战役

C.偷袭珍珠港                           D.凡尔登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