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魏主指谁?(1分)

(2)材料一的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1分)

(3)材料二中魏主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1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2分)

(5)除上述内容外,魏主还有哪些改革措施?(3分)

(6)魏主的这些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1)北魏孝文帝(1分); (2)改鲜卑姓为汉姓(1分); (3)洛阳(1分); (4)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分); (5)改穿汉服,学习汉语,提倡与汉人通婚(3分); (6)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目,本题考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阅读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得出问题(1)的魏主是北魏孝文帝,同时说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把鲜卑姓改为汉姓,得出问题(2)的答案,阅读材料二得到的有效信息“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说明魏主决定将都城迁到“河洛”指洛阳,得出问题(3)的答案,从材料二中的“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可以得出,魏主之所以要迁都,是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要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得出问题(4)的答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还有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族语言,提倡鲜卑族和汉族通婚,得出问题(5)的答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加强了,加快了南北方经济的发展,得出问题(6)的答案。 考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影响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试列举两点原因。(2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3)从江南经济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借鉴之处?(2分)

 

查看答案

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结合所学识回答:(5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图1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分)

(2)图2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指的是什么?(1分)这条商路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1分)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7分)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苛政猛于虎也。

请回答:

(1)这些材料是谁的名言?(1分)他生活在哪个时期?(1分)他创立了什么学派?(1分)

(2)战国时孟子的主张和他一样,孟子提出什么观点?(3分)后人把他们合称为什么?(1分)

 

查看答案

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A.陶潜的诗                             B.王羲之的书法

C.顾恺之的画                           D.云冈石窟的浮雕

 

查看答案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是( )

A.华佗             B.贾思勰           C.祖冲之           D.张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