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主题,通过探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对号入座:请你将同学们收集到的部分历史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安庆内军械所

B.同盟会

C.张之洞

D.谭嗣同

E、京师同文馆

F、《中外纪闻》

G胡适 H、《民报》

① 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                            

② 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                            

③ 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                            

④ 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                              

(2)下面是同学们绘制的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来完成未填的部分内容。

“师夷长技”———           ———                .———民主、科学

(3)学习完本单元,就四个事件的结果而言,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①ACE ②DF ③B H ④G (2)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3)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可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小题,可以把各个历史事件联系到相关的历史人物的结合,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安庆内军械所、京师同文馆都是洋务派创办的。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甘愿流血牺牲;康有为、梁启超在《中外纪闻》宣传变法思想。同盟会是辛亥革命的革命组织,他们创办《民报》宣传“三民主义”。 胡适等人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2)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相应的主张分别是“师夷长技”————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最终都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和道路,所以说资产阶级不可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的探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

材料一: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一 英国炮轰广东海面      二 黄海激战           三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材料二: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年,中国的发展大大的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倍受列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写出这三次战争。(3分)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条约?(1分)

(3)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这一历史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两例。(2分)

(4)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有哪些?(1分)

 

查看答案

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以下建议,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是

A.“拒和争民族志气”                     B.“迁都是天下之本”

C.“变法成天下之治 ”                    D.“练兵强天下之势”

 

查看答案

所谓近代化,就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指

A.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的传播              B.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引进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方先进的军事武器的利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