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04年10月2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

2004年10月2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角色是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征     D、秦叔宝

 

C 【解析】唐太宗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任用耿直进谏的名臣魏征为相,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隋朝“光芒四射”的成就包括

①南北重归统一 ②三次远征高丽 ③开凿大运河 ④修筑万里长城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位先生作为军官……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更能联合东部十三州的真诚努力。 

――大陆会议上关于大陆军总司令人选的提议

材料二: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首先请允许我表明看书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1933年3月4日美国第32届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四:(他)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卫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位先生”应是谁?(1分)他领导了哪一场战争?(1分)战争胜利后,他主持制定了哪部宪法?(1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1分)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分)这场革命的性质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总统”是谁?(1分)为战胜“恐惧”,这位总统实施了什么政策?(1分)这项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的号召人应是谁?(1分)这位号召人通过哪一种建设模式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1分)1945年2月,他和材料三中的“总统”共同参加了二战中的哪一国际会议?(1分)

(5)根据以上四位人物的活动,概括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1分)

 

查看答案

(14分)能源是各国最为关注的战略资源,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三次科技革命,实际上是能源领域里的革命,每次科技革命的到来,都首先是在能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围绕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机器发明.

材料一: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年代

1800

1820

1830

1850

1860

1870

产量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材料二:       1870年~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单位:万吨)

年代

1870

1900

产量

80

2000

材料三:原子能又称核能,1952年,美国尝试利用原子能发电。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到1991年,全球共有420座核电站。

—— 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受地震波及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3号机组和2号机组分别在3月12日、3月14日和3月15日相继发生氢气爆炸。一时间,核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引发国际社会对辐射泄漏的日益关注。日本核危机有可能演变成全球性安全事件。                                      

——摘自人民网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2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原子能是第几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理论基础的是哪位科学家?你知道新中国掌握核技术始于哪一事件?(4分)

(4)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2 分)

(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各国面临哪些共同问题?( 2 分)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2 分)

 

查看答案

2011年埃及和利比亚因为战乱再度引起世界的关注,这里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他们心中的圣地是(   )

A.青城山        B.麦加清真寺      C.布达拉宫       D.巴黎圣母院

 

查看答案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不可能看到以下哪一情景(   )

A.王某创办照相馆

B.路人互行鞠躬礼

C.郑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申报》登载了《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