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消防教育常提及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提出这一逃生技巧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同学...

消防教育常提及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提出这一逃生技巧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同学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时人会感到不适。

.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是火灾中使人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温是火灾中使人伤亡的另一主要原因,温度大于时就会烫伤。

(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在圆筒形容器中放置3支不同高度的蜡烛,传感器及蜡烛摆放位置如图所示

abc三点均放置氧气、二氧化碳和温度三种传感器。

①设置好传感器。

②点燃蜡烛,迅速封盖并开始采集数据。

③观察蜡烛熄灭顺序并记录熄灭时间。

④待3支蜡烛完全熄灭、曲线趋于稳定时,停止数据采集。

 

 

(实验数据)

(1)不同高度蜡烛的熄灭时间:

蜡烛高度

熄灭时间

106s

164s

199s

 

 

(2)不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相应数据如图:


 

(解释与结论)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实验中3支蜡烛放置位置的俯视图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低处蜡烛熄灭时,c处氧气的含量约为______

(反思与评价)

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应在下方聚集,但实验数据显示“100s时,a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本实验证明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是合理的,其依据是______

下列火灾逃生的做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 坐电梯往楼下撤离

B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 沿着大火尚未燃及的应急通道迅速往未起火的楼下撤离

D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C、H B 蜡烛燃烧放热,温度升高,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变大,此时密度小于空气,向上聚集 位置较低处的温度低、二氧化碳含量低、氧气含量相对较高 BCD 【解析】 [解释与结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生成物为水、二氧化碳,含有C、H、O等元素,因此反应物中也应有C、H、O元素。由于该反应是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含有O元素,故仅根据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石蜡或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能判断反应物石蜡中是否含有氧元素,但氧气中除了氧元素外,没有C、H元素,因此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 根据蜡烛不同高度,判断周围气体组分、温度的变化,为了保证其他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三支蜡烛应该与容器的距离相同,所以只有B符合要求,A、C距离位置都不同。 燃烧是一直消耗氧气,当蜡烛熄灭时氧气浓度最低,根据氧气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可以看出c最低点浓度对应数值为。 [反思与评价] 由于燃烧是放热反应,燃烧过程中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则向上聚集到高处,位置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 结合实验数据,位置越高,温度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而在位置较低处,温度相对较低,二氧化碳浓度低,氧气浓度相对较高,利于呼吸,因此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是合理的; A、发生火灾时,很容易发生电路断电,故不能坐电梯往楼下撤离,A做法不合理; B、身上着火如果乱跑,不但身上的火不能熄灭还可能引起其他地方着火,应该就地打滚,打滚时可以使身上的衣服隔绝氧气,使火熄灭,B做法合理; C、根据实验数据,在火灾现场,位置越低二氧化碳含量越低,氧气含量越高,因此沿着大火尚未燃及的应急通道迅速往未起火的楼下撤离,C做法合理; D、如果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防止火苗窜入室内,同时向门窗浇水,降低门窗温度,同时发出求救信号,D做法合理。故火灾逃生的做法合理的是:BC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乙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以电石为原料制取乙炔,并对电石渣综合处理的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


 

电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乙炔发生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研究煅烧炉内氧化钙含量的变化有如图2所示的结果,如果你是工作人员,你对煅烧条件的把控是______

该生产过程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你的建议是______

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若将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B.向足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

C.室温下,向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中不断加入

D.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

 

查看答案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O2H2O用生石灰 B.NaCl溶液(KNO3降温结晶

C.CaCO3粉末(Na2CO3加水过滤 D.KCl溶液(K2CO3加适量盐酸

 

查看答案

下表是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Cl

35.0

35.5

36.0

36.5

37.0

Na2CO3

6.0

10.0

18.0

36.5

50.0

 

 

A.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

B. 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C. 40℃时,5gNaCl中加10g水可得溶质质量分数为26.3%的溶液

D. 40℃时,9g Na2C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10℃,析出固体的质量为7g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

B.探究能否加快的分解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