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CO2中...

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点燃

B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区分甲烷、一氧化碳、氢气

分别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

D

区分NaC1溶液、FeCl3溶液

观察溶液的颜色

 

A.A B.B C.C D.D

 

A 【解析】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烷、一氧化碳、氢气燃烧的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水,用分别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NaCl 溶液、FeCl3溶液分别显无色、黄色,观察溶液的颜色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镁条放入氧气中

剧烈燃烧, 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镁条能与氧气反应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C

CaCO3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盐酸易挥发

D

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

小灯泡变亮

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查看答案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 实验加水后,立即旋紧瓶盖,振荡,看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向内凹陷

D.实验加水后,看到的现象是U型管中液面左高右低

 

查看答案

KNO3NaNO3NaC1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KNO3的溶解度最大

B.0℃时,100 g NaNO3饱和溶液中含73 g NaNO3

C.NaCl溶液中获取NaCl晶体时,必须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分别将20℃的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80℃时,Na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KNO3溶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