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二氧化硅纳米纤维,纯度极高的超纯SiO2制造时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SiCl4(气)+O2(气)SiO2(固)+nCl2(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B.该化学方程式中n=2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发生变化
火灾无情,警钟长鸣。2013年元旦新年第一天发生的杭州萧山特大火灾,这次火灾足足持续了16多个小时,该次火灾的发生原因、经济损失和经验教训都备受关注。则:
(1)厂矿建筑用塑料面板中添加新型阻燃剂氢氧化镁,当氢氧化镁受热温度达到380℃,开始转化为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常添加到建筑用塑料面板中起阻燃作用。则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
(2)厂房内铺设自动灭火陶瓷砖,这种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烘烧下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请分析灭火陶瓷砖释放出的两种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有_____。
(3)灭火现场还应准备有大量的灭火毯。将灭火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其原理是_______;此时灭火毯(用可燃的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却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
(4)请你举出一些关于预防火灾和灭火措施(至少两例)_____。
2013年首日杭州萧山区重大火灾造成巨大的损失,经验教训十分惨重。3名消防官兵在英勇扑救过程中壮烈牺牲,铭记三位英雄的名字,更要用化学知识了解有关消防的安全知识。则回答下列问题:
(1)工厂厂房和仓库等建筑内存放酒精、纸箱、泡沫材料等大量可燃易燃物品。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酒精、纸箱、泡沫材料是_____。
(2)假设该公司人员当场慌忙打开起火点的门窗,这将致使火势迅速扩大,你分析其原因是_____。
(3)置身失火地点的人员惊醒后,准备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②跳楼逃生;③室内刚失火时,打开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除;④及时关闭燃气阀门和切断电源;⑤躲藏在密闭的环境里等待救援;⑥在附近加油站打电话报警;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______。
山西长治发生危险化学品苯胺泄漏事故,部分污染物流入河北、河南境内,经过三省联手围堵成功处置污染物,各地水质环境指数逐步正常化。小茜同学关注本地这次重大环境事件,在从网络、电视和报纸上了解相关信息,并用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①苯胺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②有强烈气味;③熔点为-6.3℃,沸点为184℃;④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⑤有碱性,能与酸反应;⑥加热至370℃能分解;⑦苯胺广泛用于染料合成、制药业和印染工业,是医药、橡胶促进剂、防老剂的主要原料。则:
(1)从上述文字叙述中归纳出:苯胺的物理性质是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其用途是____(填序号);
(2)山西、河南和河北等地为减轻水污染,在河流、水库区构筑数道活性炭吸附坝,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质。
(3)苯胺的熔点只有零下6.3℃,当地工作人员清理水库中污染水体所凝固成的冰块,防止冰融化后造成二次污染。则苯胺凝固和熔化时发生了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苯胺属于易燃物质,具有中等毒性,请列举出使用和处置苯胺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______(至少两点)。
山西天脊化工“12·31”苯胺泄漏事故造成河南、河北等地水源污染恐慌,污染性可能会持久。下列有关对天脊化工回收处理苯胺污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苯胺毒性较大,处理不当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B.回收受污染污水和冰,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C.臭氧氧化苯胺污水,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
D.利用膜分离、活性炭吸附,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2012年12月底,湖北荆门市高速公路服务区附近发生一起浓盐酸泄漏事件,盐酸泄漏的瞬间,罐体上冒着浓浓的白雾,本地消防队员赶赴现场,用水枪对泄漏出来的盐酸进行稀释,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化学兴趣小组针对我国频发的化学危险品泄漏安全事故表示担忧,并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了解。
(查阅资料)(1)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用于制造一些试剂和药物;⑵盐酸有腐蚀性可用于除锈,但泄漏造成环境污染;⑶盐酸的刺激性气味危害人体健康。
(探究相关问题)
(2)盐酸泄漏瞬间空气中弥漫的浓浓白雾的形成原因,用盐酸的一条物理性质解释为_____。
(3)罐车不能直接用铁罐运装盐酸。请解释原因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现场处理一般采用用熟石灰来中和处理泄漏的盐酸,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
(5)准确测定处理后废液样品的酸碱性,应选用______。但在污染面积较大,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无法确定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因为_____。若改用石灰石粉末来处理泄漏的盐酸,效果更好,请分析选择这种物质的两个优点是_____。
(6)稀释后的盐酸如果直接流进附近的农田,会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请解释原因,并对此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