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系统中的天然气,是一种新开发的能源,重庆涪陵是页岩气资源富集...

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系统中的天然气,是一种新开发的能源,重庆涪陵是页岩气资源富集地区。

1)目前人类大量使用的三大化石能源是:石油、    和天然气。

2)页岩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页岩气中常含有剧毒的H2S气体,开采时若发生泄漏,可以喷射氢氧化钠溶液与H2S形成的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煤 (2)CH4+2O2点燃CO2+2H2O (3)2NaOH+H2S==Na2S+2H2O D 【解析】 试题(1)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 (2)根据题意可知,页岩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3)硫化氢气体溶解于水后会形成氢硫酸,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Na2S+2H2O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硫酸,一会儿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硫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溶质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二:溶质只有硫酸钠;猜想三: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①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不正确

②再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_____溶液至过量

  ______________

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化学小组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回答问题:

1)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要想检验滴加的盐酸是否过量,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锌粒  D碳酸钙

3)该小组用pH试纸测得反应后的溶液的pH=10,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请写化学式),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稀盐酸跟滴有酚酞指示剂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时,判断反应恰好完全的实验依据是(  )

A.溶液中OH-离子刚好被加入的H+离子完全结合 B.溶液的颜色刚刚变为无色

C.溶液的颜色刚刚变为蓝色 D.溶液的pH等于7

 

查看答案

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试纸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试剂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1)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装置丙

装置丁

反应前

48.8

161.2

反应后

46.5

163.9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根据以下原因计算,可能导致结果偏大的是_____

A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 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 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