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
B.稀释浓硫酸
C.滴加液体
D.制备和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氩气是空气中的一种常见稀有气体,氩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39. 95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
D.在氩气环境中焊接金属是利用了其与金属反应放热,使金属快速融化
“创新高地,大湖名城”,建设好美丽合肥是每位合肥人义不容辞的重任,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推广使用节能灯,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B.鼓励建高节能建筑,出行多选择公共交通
C.减少使用塑料袋,分类回收垃圾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积极解决能源问题
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B. 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
C. 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D. 用天然气替代煤作燃料,减少酸雨形成
现有一家庭食用纯碱样品,其中含杂质氯化钠(不含其他杂质),为了测定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李明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编号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 15 | 12 | 12 |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 100 | 100 | 150 |
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g | 10 | 10 | 10 |
完成下列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第_______次实验是恰好完全反应。
(2)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3)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
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从金属的活动性来说,试管①不反应
B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可能含有铁
C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
(3)乙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无其他现象。则试管④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_________(写化学式)。
(4)将乙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写化学式) |
步骤2:静置,向上层清夜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_______ | 滤液中还有氢氧化钠 |
(5)在上述(4)的实验探究中,步骤1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