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设计实验)向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第一个玻璃杯用塑料保鲜膜包住杯口,第二个用报纸包住杯口,第三个玻璃杯敞口,如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的水量减少比A杯多,比C杯少。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
(2)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氧气防止食物腐败。下列各项措施中利用的原理不是隔绝氧气或空气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防锈
B生石灰密封保存防止变质
C白磷放入水中保存防止自燃
D将埋入地下的木桩烤焦以防止腐烂
(3)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化学式(C2H4)n代码PE,聚氯乙烯化学式(C2H3Cl)n代码PVC.PE保鲜膜可直接接触食品,PVC不能直接接触食品,她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PE、PVC都属于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受热易熔化
B焚烧PVC保鲜膜会放出有毒的气体氯化氢
C废弃的PE和PVC均可以回收利用以减少白色污染
D家中保存西红柿可用PVC保鲜膜
(4)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_______,所以要控制使用。
我国实施《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新国家标准,对各种保鲜膜的使用方法做出明确要求,提醒广大消费者慎重选购含增塑剂DEHA(C22H42O4)的PVC食品保鲜膜。市场上保鲜膜的种类较多,要保证食品安全,必须注意识别。
(1)增塑剂DEHA由_____种元素组成,其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____。DEHA是一种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使用不当易通过食物进入人体,成为人体的内分泌杀手。
(2)塑料保鲜膜不宜包装热的油炸食品,因为高温时保鲜膜中增塑剂分子更容易从保鲜膜进入食品中。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全世界每年生产、使用约上千万吨保鲜膜,使用后成为塑料垃圾,为了保护环境,你提出的一条合理化建议是____________。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项措施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B.塑料购物袋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来源之一
C.食品保鲜膜和塑料购物袋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
D.为防止污染,可以将塑料购物袋和食品保鲜膜直接烧掉
某化学实验室用稀硫酸处理含有氢氧化钠的废水。现取废水样品80g倒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
(2)求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3)往上述80g废水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请在答题卡中画出Na2SO4质量随加入稀硫酸质量变化的曲线_______。
(4)下表为市面上浓硫酸和浓盐酸的有关数据:
物质 | 纯度 | 价格(元/kg) |
浓硫酸(工业级) | 98% | 0.6 |
浓盐酸(工业级) | 98% | 0.4 |
若工厂每天需处理上述废水8吨,选用__________(填“浓硫酸”或“浓盐酸”)更合算,每天可节约________元(保留整数)。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 H52O46,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
(1)单宁酸属于__________(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2)单宁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比)。
(3)单宁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精确到0.1%)。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②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烧杯底部出现红色沉淀和白色沉淀 |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①和现象③中的红色物质均为Cu,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经检验,现象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小涛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并用pH试纸检验。pH试纸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测得结果pH______ 7(填“>”、“=”或“ <”),证实了小涛的猜想。
(4)小明通过查阅资料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分,认为可能是氯化亚铜( CuCl)。
[查阅资料]
①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
②Cu( 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
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过滤;
③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并分为两份;
④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⑤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以上步骤③的实验方案是_____,步骤④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A1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小颖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
小颖为了验证猜想,取Cu粉与15%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
(5)小颖通过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了实验,从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