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 )
A. 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
B. 加溶质(温度都不变)时,M点均不动,N点上移
C. 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D. 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点左平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操作方法 |
A | CO2混有HCl气体 | 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
B | CuO混有碳粉 | 加入适量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
C | NaCl溶液混有CaCl2 |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
D | Cu(NO3)2溶液混有CuCl2 |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
A. A B. B C. C D. D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 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 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 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 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H2S、H2O、H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分子
B. H2SO3和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 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 一个单宁酸分子C76H52O46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下列各种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的一组是
A. HCl、Na2CO3、 K2SO4 B. KNO3、Ba(OH)2、 NaCl
C. KCl、AgNO3、HNO3 D. NaOH、FeCl3、(NH4)2SO4
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 只有① B. 只有①②③ C. 只有②③④ 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