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如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M、N两点分...

如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  )

A. 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

B. 加溶质(温度都不变)时,M点均不动,N点上移

C. 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D. 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点左平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D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时,M代表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而N点代表的不饱和溶液就会变得更不饱和,但升温后两溶液中的各个量没有发生变化,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并没有发生变化,故A正确; B、由于加水稀释并不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因此两点应是向下移动了,故B正确; C、降温时,M点代表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但溶液仍旧是饱和溶液,因此M点会沿曲线向左下移;而N点代表的不饱和溶液则会逐渐的变成饱和溶液,直至有晶体析出,因此N点先是向左平移,然后沿曲线向左下移,故C正确; D、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溶剂,因此M点代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发生变化,因此M点不动;而N点代表的不饱和溶液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越来越大,直至溶液达到饱和不再发生变化,因此N点是先向上位移达到曲线后不再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CO2混有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B

CuO混有碳粉

加入适量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混有CaCl2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

Cu(NO3)2溶液混有CuCl2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 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 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 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 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查看答案

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H2SH2OH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分子

B. H2SO3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 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 一个单宁酸分子C76H52O46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

下列各种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的一组是

A. HCl、Na2CO3 K2SO4    B. KNO3、Ba(OH)2 NaCl

C. KCl、AgNO3、HNO3    D. NaOH、FeCl3、(NH4)2SO4

 

查看答案

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 只有 B. 只有①②③ C. 只有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