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

已知NaHCO3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样品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         (填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样品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

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多次重复步骤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

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         

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2NaHCO3Na2CO3+H2O+CO2

 

(1)浓硫酸;(2)不能;(3)使碳酸氢钠固体完全分解;(4)84%. 【解析】(1)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实验在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之前,需要将气体干燥,C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 (2)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对所测数据造成影响,所以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可以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 (4)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固体减少质量为:41.2g﹣35g=6.2g; 设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 168 62 x 6.2g x=16.8g 样品中碳酸氢钠为:41.2g﹣21.2g=20g 所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4%.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学家发现,中草药成分中提取的汉防己碱能有效避免病毒进入细胞,有助于预防埃博拉感染,其分子式为C38H42N2O6.请回答:

1)汉防己碱属于_____(填无机物有机物);

2)汉防己碱由_____种元素组成,1244gC38H42N2O6中含氮_____g

3)汉防己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化成最简比)。

 

查看答案

在电视上的寻宝或探索节目中,常常看到一些铜制文物上有绿色的锈迹,又称铜绿。某学习小组对铜绿产生了浓厚兴趣。

(提出问题)铜绿中除铜元素外还有其它什么元素?

(查阅资料)①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②碳与一般的酸不反应。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找到了一些铜绿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记录分析)I处绿色物质变黑;

Ⅱ处无水硫酸铜变蓝;

Ⅲ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结论)铜绿中除铜元素外还有__________和碳等元素。

(交流讨论)根据铜绿的组成,小组同学对 I处产生的黑色物质的成分有如下两种不同的猜想:

1CuO  (2CuOC的混合物

(继续探究)取 I处冷却后的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_____,若现象为:_____,则证明猜想(1)正确。

(拓展应用)根据铜绿中所含元素,可知铜生锈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水有关,还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等有关;要保护博物馆里的青铜器,减缓生锈,我们可以减少青铜器与_____接触。

 

查看答案

现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b_____

2)小蕊想节省药品的同时慢慢地制取二氧化碳,她应该选择发生装置_____,并且装置还需做改动的是_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若要收集到干燥的氢气,应将发生装置与F装置的_____(填“m”“n”)相连。

 

查看答案

难溶性杂卤石属于呆矿,主要成分有K2SO4MgSO4CaSO4、不溶性杂质等(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某工厂用溶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

(1)在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目的是出去主要成分中的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

(3)请写出固体B的两种主要成分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在使用Ca(OH)2溶液和K2CO3溶液对杂卤石进行溶浸时,为探究获得较高浸出杂卤石主要成分的浸取率,某实验小组用测得浸取液中K+的质量分数乱来表示浸取率,在相同的时间里,进行了下述实验组:

实验

温度/

Ca(OH)2用量/g

K+浸取率/%

a

25

2.5

72.4

b

40

2.5

86.55

c

40

3

90.02

d

60

3

91.98

e

60

4

91.45

 

①上述实验的数据中,温度与K+浸取率的关系是___

②上述5组实验中,若要获得最佳的K+浸取率,选择的反应条件是___℃和Ca(OH)2___g

 

查看答案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B的组成元素相同,D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B_____、乙: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C_____

C+E→+D_____

3)写出D物质对环境有利与有害的两面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