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
A.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B.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D. 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镁条燃烧 B.
火柴折断
C. 干冰升华 D.
玻璃破碎
空气的成分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汽水 B. 水泥砂浆 C. 洁净的空气 D. 液态氧
兴趣小组同学取12.5g石灰石(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入的稀盐酸和剩余固体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
(2)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是_____g。
(3)实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_(“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
(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___ | ___ |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
(4)该兴趣小组想探究金属镁的化学性质,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足量镁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气;猜想二:可能是氢气;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①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
| 猜想一不成立 |
②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时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的玻璃片 | 该气体能燃烧,且玻璃片上 有_____出现 | 猜想二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