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下...

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原因的实验探究。

(知识储备)浓硫酸可以吸收水分。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

(提出假设)①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②水使紫色石变为红色。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

(设计实验)

请根据他们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B内试纸的颜色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

3C装置中未通入二氧化碳之前,在紫色石蕊试纸上滴入蒸馏水,未见试纸颜色变化,说明假设_____不成立(填序号,下同),之后通入二氧化碳,看到试纸变红,由此说明假设_____成立,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填空)。

4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吸水干燥作用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 ③; CO2+H2O=H2CO3 CO2+Ca(OH)2=CaCO3↓+H2O 【解析】 (1)装置A的作用是:吸水干燥作用;故答案为:吸水干燥作用; (2)实验过程中,B内试纸的颜色没有变化,这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3)C装置中未通入二氧化碳之前,在紫色石蕊试纸上滴入蒸馏水,未见试纸颜色变化,说明假设②不成立;之后通入二氧化碳,看到试纸变红,由此说明假设③成立,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使紫色变红色;故答案为:②;③;CO2+H2O=H2CO3; (4)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下同),检验CO2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3)写出装置C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如果用如图G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_____(填“a”“b“)端管口通入。

 

查看答案

某智能手机屏幕解锁图形如图所示,若ABCDEFG分别是氧气、碳、铁、水、二氧化碳、氧化钙、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其中A为蓝色,G常作干燥剂。图中表示两物质能发生反应。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E的化学式_____

2C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FG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查看答案

自来水厂净化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KAlSO42•12H2O],消毒剂有液氯(Cl2))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_____,试剂A的名称是_____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_____(填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

3)高铁酸钾(K2FeO4)能作消毒剂与絮凝剂。它杀菌时会生成氢氧化铁胶状物。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查看答案

星期日爸爸带小凯参观了科技馆,其中物质之妙展区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A展示了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模型.构成金刚石的基本粒子是_____

2B介绍了14C测年法.14C是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该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_____

3C介绍了化学家门捷列夫及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表中氟原子的质子数X_____,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

②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

③图中从左到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变化规律是_____

 

查看答案

2017年九江迎来了高铁时代,正在建设的九江南站即九江高铁站,将使九江人民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动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是用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动车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_____(填纯金属合金)。

2)动车表面喷漆除美观外,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与__________接触而生锈。

3)铝热剂是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得到熔融的铁与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