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人教版新课标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中“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人教版新课标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中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效果如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过氧化氢溶液放出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所泡,带火星的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

 

Ⅳ.分别量取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实验评价)

(4)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_________

(5)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6)兴趣小组同学又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质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图Ⅰ是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测得相关数据整理如图Ⅱ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7)查阅资料得知:、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只能作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8)你还能想到什么因素能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请举一例说明。因素__________;实验方法:__________

 

氧气 化学性质、 质量 过氧化氢水+氧气 对比二氧化锰与氧化铁的催化效果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二氧化锰质量越大,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B 略 略 【解析】 (1)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4)由实验操作可知,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对比二氧化锰与氧化铁的催化效果; (5)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6)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二氧化锰质量越大,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7)A、二氧化锰也可以做其他反应的催化剂,不具有唯一性,选项错误;B、由实验可知,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选项正确;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选项错误;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可以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比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剩余物中有二氧化锰,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 (8)过氧化氢的浓度也能影响反应的速率;实验时取用质量相同,浓度不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质量相同的同种催化剂,比较两者的反应速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1)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

(2)铜丝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的氧化铜。

(设计实验)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探究活动。

(步骤与现象)

(1)测量试管的容积为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

(4)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

(5)燃烧结束,打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

(反思与交流)

(1)实验中利用了铜丝的______性,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

(2)兴趣小组同学测量试管容积的方法可能是________

(3)步骤(3)中注射器活塞至少应调到______mL处(填整数)。

(4)步骤(4)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

(5)如果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

(6)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7)有同学认为铜丝加热消耗氧气,故测量结果不准确,______(同意、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人们的生活需要干净的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净水方法:①静置沉淀;②蒸馏;③吸附沉淀;④过滤,净水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

(2)如图为过滤装置。写出下列仪器、用品的名称:A______(作用:______),C______;某同学用如图的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实验后发现滤液仍浑浊,请你写出可能的两点原因:

_____________;试举出生活中利用过滤原理的实例:______

(3)净水时,常用______(填序号,下同)作为吸附剂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净化后水变澄清:用______来区分净化后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

①明矾    ②食盐水    ③活性炭    ④肥皂水    ⑤漂白粉[主要成分是]

(4)生活中常用______方法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查看答案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1)上表中①所示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②所示元素的元素名称是______

(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______,它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

(3)写出一条上表中第二周期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通常状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抽取氨气。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

(2)彬彬用A、E组合装置制取氧气,小林说还能用AC组合,用EC收集气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制取氨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化铵+熟石灰氯化钙+氨气+水。则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4)实验室如果要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5)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说明________

(6)氨气在纯氧匠化学方程是,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_____

 

查看答案

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二氧化锰和______(填名称),二氧化锰固体在该反应中起______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______法收集氧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⑧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

A.②③⑦⑧①④⑤⑥                    B.⑦②③⑧①④⑤⑥

C.⑧⑤⑦③②①④⑤                    D.⑦③①⑧②④⑥⑤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乙 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