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化学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1)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
a.Al>Cr>Cu b.Cr>Al>Cu c.Al>Cu>Cr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金属 | Cr | Al | Cu |
与盐酸反应现象 | 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 气泡产生激烈,金属迅速溶解 | 无气泡产生,金属无变化 |
(控制实验条件)(2)打磨三种金属发生的是_______;上述实验使用等浓度的盐酸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3)原假设中正确的是____(填“a”“b”或“c”)。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某工厂产生的铜屑中含有少量铁屑,现要回收利用其中的铜,需除去其中的铁屑,张山同学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1)以上两个实验方案中,从回收利用率的角度考虑,你愿意选择______________。
(2)两个方案中都有过滤操作,该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
(3)写出两个实验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甲:______________;方案乙:______________。
(4)你能否再设计一个不同原理的方案?写出你的答案:____________。
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H溶液中的溶质是一种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物质B和E的化学式分别为:B_________、E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写一个能实现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写出C物质在生活、生产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
(1)实验1: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2: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变______色,细铜丝团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3)实验3: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 发生反应。
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________。
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
(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尾气处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自然》杂志刊载“绿色炼铁”技术,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金属材料应用广泛,如电路板中常用到焊锡、铜、银、铁等。
(1)锡焊与其组成金属相比具有___________的特性,可用来焊接电子元件。
(2)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验证Cu、Ag、Fe的活动性强弱,可选择的试剂组是______(填序号)。
A.Fe、Cu、Ag、稀盐酸 B.Cu、Ag、FeSO4溶液 C.Fe、Ag、CuSO4溶液